中國航海日的發展歷史
中國航海日的萌芽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時,交通部、外交部、文化部、農牧漁業部、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協、海軍司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海員工會、中國航海學會等十個單位,就聯名向國務院和全國人大提出將鄭和首次下西洋的日子——7月11日定為“航海節”的建議,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關注。
2001年4月,中央決定以“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為主題,開展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并成立了由交通部牽頭的籌備領導小組。
中國航海日的孕育
2003年起,江蘇太倉市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太倉鄭和航海節”,太倉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
2003年,上海市航海學會倡議創辦“上海國際航海節”。
2004年,北京“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遠集團黨組書記張富生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事局原副局長劉德洪等30名代表提出了設立“航海節”的建議和提案,呼喚中國航海界盛大節日的早日到來。
2005年,航運界三大集團——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長航集團的百名船長聯合簽名建議,將7月11日設立為“航海日”。他們在建議書中說:當我們在異國他鄉作為“外國人”參加別國航海節時,更盼望有我國自己的“航海日”。
中國航海日的誕生
2005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林嘉騋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遞交提案,建議將鄭和下西洋首航紀念日7月11日定為中國航海節的法定日“航海日”。
2005年4月,國務院批準7月11日為“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以后每逢7月11日,從政府到民間,都要予以慶祝。
中國航海日的活動內容
節日期間,相關部門統一張貼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紀念、學術、競賽、教育、表彰、展覽等文化宣傳活動。節日當天,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非中國籍船舶都要掛滿旗,我國航運、港口、船舶代理、海事、救助、水運工程等涉海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校,也要懸掛旗幟以示慶祝航海日,除在限制鳴笛特殊水域或在港作業的船舶外,中國籍民用船舶、中國航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非中國籍船舶還要統一鳴笛1分鐘。
歷屆航海日舉辦城市
第一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北京
第二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上海
第三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山東青島
第四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江蘇太倉
第五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遼寧大連
第六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福建泉州
第七屆中國航海日活動慶祝大會舉辦城市:浙江舟山(浙江舟山群島新區)
歷屆中國航海日的主題
2005年航海日活動主題:“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
2006年航海日活動主題:“愛我藍色國土,發展航海事業”
2007年航海日活動主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海洋和諧”
2008年航海日活動主題:“中國航海-改革開放30年暨國際海事組織-為海運服務60年”
2009年航海日活動主題:“慶祝新中國60周年·迎接航海新挑戰”
2010年航海日活動主題:“海洋海峽海員”
2011年航海日活動主題:“興海護海舟行天下”
2012年航海日活動主題:“感知鄭和、擁抱海洋”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