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為了紀念1882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國柏林醫生發表他對結核病病原菌的發現。以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節日起源
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科學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讀發現結核菌的日子。
當時結核病正在歐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為以后結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為可能消除結核病帶來了希望。盡管本世紀50年代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問世,但世界大多數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服務措施。從1882年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以來至少有2億人被結核病奪去了生命。
在1982年紀念科赫氏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IUATLD)共同倡議將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背景資料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口號與去年相同,仍為“我來控制結核病”,意在呼吁每個人都為控制結核病出力。
結核病屬于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歷史上,結核病曾與天花、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一樣,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從而給防治結核病帶來突破。此后,隨著抗結核藥物研制成功,結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在一些地區絕跡。為了紀念科赫的偉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預防結核病和肺部疾病聯盟在1982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全球流動人口增加、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忽視等多種因素,結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圍內流行。1993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于結核病緊急狀態。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提高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影響力,以引起公眾對結核病問題的關注。
近年來,全球結核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2006年全球新增920萬個結核病例,有170萬人死于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提出,爭取在2015年將全球結核病患者減少50%。但目前,全球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而進展緩慢,其中包括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結核病與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資金不足等。
盡管我國不斷加大對結核病的防控力度,但結核病疫情仍十分嚴重。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中國的宣傳主題為“控制結核,人人有責——關注農民工,共享健康”。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節日歷史
1982年3月24日
由國際防癆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舉辦紀念羅伯特·科霍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活動,國際防癆協會的會員之一非洲馬里共和國的防癆協會提議,要像其它世界衛生日一樣,設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這個建議后來被國際防癆協會理事會采納。從那時起,國際防癆和肺病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就開始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但局限在一定的活動范圍,缺乏大規模行動。
1993年4月23日
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46屆世界衛生大會,會上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要求世界各國采取緊急措施,積極與結核病危機作斗爭,并希望加強對防治結核病的宣傳,以喚起各國對控制結核病疫情的高度重視。
1995年底
WHO為了更進一步地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斗爭的意識,與IUATLD及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要提高這個重要日子的影響力。
1996年2月8日
中國衛生部發文,要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積極開展“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活動。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節日意義
世界結核病日不是一種慶祝,還沒有任何值得慶賀的理由。經過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盡管我們在科學上有所突破,但是,人類這一最大的殺手仍然在猖狂活動。世界結核病日一個旨在全球范圍內動員公眾支持、加強結核病防治而努力的日子。我們現有有效的策略,終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控制結核病,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地承諾和擴展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要的目的是動員公眾支持加強在全球范圍的結核病控制工作,使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手一結核病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相關疾。航Y核病介紹
結核病俗稱“肺癆”,它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齡、性別、種族、職業、地區的影響,人體許多器官、系統均可患結核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
肺結核的傳染90%以上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肺結核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高聲喧嘩、使帶有結核菌飛沫(醫學上稱微滴核)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現代醫學認為,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是否發病,不僅取決于細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決于人體對結核桿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機體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入侵的結核菌不被機體防御系統消滅而不斷繁殖,引起結核病。
結核病的病狀比較隱匿,不典型,歸納起來全身結核病中毒癥狀有低熱、盜汗、疲勞、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月經不調。肺結核的局部癥狀如:咳嗽、胸痛、氣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結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統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癥狀,個別病人無任何癥狀、偶爾體檢時才發現。
結核病是一種頑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發病,若不及時、不規范、不徹底治療,最終導致復發、惡化、產生耐藥,形成難治性肺結核,形成慢性傳染源,危害家庭、社會,最終因反復發作引發多種并發癥而死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將結核病列為乙類傳染病,必須歸口治療。因為專業醫院具有先進的檢測手段,只有結核病能夠系統管理系統治療,才是結核病得以根治、得以控制的最佳手段。
結核病流行之廣,遍及全球、自化療藥物的相繼問世,使結核病基本得到治愈,但由于結核病有傳染性、潛伏性、抗藥性、頑固易發等特點,加之各種原因,結核病仍嚴重威脅著廣大人群的健康,因此,肺結核仍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公共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