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說 冬天不能學“貓”
目錄:
第一章:在冷天中適當吃冷
第二章:冬天的早晨莫洗頭
第三章:冬天不能學“貓”
在進入冬季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吃一些保暖的食物來抵御寒冷,有時候也會跟貓一樣很“懶”。中醫說這樣是不對的哦,因為這樣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反而還會造成疾病哦!
在冷天中適當吃冷
進入冬季以后,人們有意進食熱食來保暖健身,而把冷涼食品拒之口外。中醫認為,在嚴寒的冬季,若能適當的吃些冷食,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還有益處,不失為冬季的一種保健方法。
1、冬季可適當食冷飲
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這其實是主張冬天吃冷的一種說法。
冬天外界氣候雖冷,但是人們穿的很厚,住的暖,活動少,可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再加上冬令飲食所含有的熱量較高。
所以很容易導致胃肺火盛,甚至會出現“火盛三焦”的現象。
即上焦溫熱,表現為舌尖赤紅、舌苔黃厚,易導致上呼吸道、咽峽、扁桃腺、口腔黏膜疾患;
中焦溫熱,多因過食油膩、過甜或者大補的食物造成,表現為舌苔厚、尿黃、便秘、焦渴等;
下焦溫熱,多因腎虛、腎炎、膀胱炎、痔瘡等引起。
冬季吃些冷飲,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較快,而且也是一番別致的享受。
當然,冬天吃冷飲也要因人而異,尤其是胃腸功能欠佳者需慎食。同時,冷食只能起到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蘿卜、蓮子、松花蛋等。
2、冬天適當吃點冷菜
冬天天冷,人們喜歡吃油膩多、高熱量的食物,加之戶外活動很少,因此,易發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
為了不增加體重,除了注意身體上的體育鍛煉外,多吃些冷菜,能迫使身體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確保健康。
3、冬季可常喝涼開水
若能經常飲用涼白開水,有語法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膚病的功效。
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白開水,能使肝臟解毒功能和腎臟排泄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塞。
冬天的早晨莫洗頭
由于白天工作繁忙,很多人喜歡晚上洗頭或者在早晨出門之前洗頭,但是頭發未干就睡覺或者是出門受冷風吹,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中醫認為,一個人工作了一天后,疲勞會使身體抵御病痛的能力大大降低。
晚上洗頭,又不充分擦干的話,濕氣會滯留于頭皮,長期如此,會導致氣滯血瘀,經絡阻礙。
如果在冬天,寒濕交加,更是身體的一大隱患。有些人經常在晚上濕著頭發入睡,一段時間后,會覺得頭皮局部有麻木感,并伴有隱約的頭痛;
有的人洗頭后第二天清晨會覺得頭痛發麻,容易感冒。年深月久,漸漸會覺得頭頂明顯麻木,伴有頭昏、頭痛。
早晨出門前洗頭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為頭發沒有擦干,頭部的毛孔開放著,很容易遭受風寒,輕者也會患上感冒頭疼。
若經常如此,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的疼痛,甚至肌肉的麻痹。
所以,如果你有晚上或者是早晨洗頭的習慣,一定要注意擦干在睡覺或者是擦干再出門。
女士洗完澡后一定要注意擦干身體和頭發,避免寒邪和濕氣乘虛而入,以免患頭痛、頸腰背痛,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
冬天不能學“貓”
人們常常把貓叫做懶貓,我們這里說冬天不能學貓,就是說冬天不能學偷懶,而是要多做戶外運動。
日常生活里,到了冬季,許多人都不愿意再參加體育活動,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俗話說的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可見,運動對于人體養生保健、延年益壽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寒冷的冬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中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增強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
怎樣才能提高機體的冷適應能力呢?答案很簡單,要想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首先要勇敢的去接觸寒冷。
冬季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身體不停的受到寒冷空氣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的收縮,能夠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速,身體產熱量增加,進而提高機體的抗旱能力。
據測定,經常在冬季有意識的進行鍛煉的人,比一般人的抗寒能力要高10倍。
我們強調,在冬季進行體育鍛煉時一定要注意相應的問題。
如不要再汽車來往頻繁的道路上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運動量適宜由小到大,使機體各組織、器官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在開始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免肌肉、韌帶拉傷;
運動換氣,應該采用鼻呼吸或者鼻吸口呼的方式,避免冷空氣對人體呼吸道的直接刺激;
不要再冬霧里及煙霧繚繞的庭院或者胡同內鍛煉;堅持冬跑的人,要注意路面的情況,防止被積雪堅冰滑倒、摔傷。
結語:看了上訴文章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在冬季千萬不可做的一些基本養生常識了吧。冬天的早晨切記不要洗頭,冬天也不可太懶哦,否則疾病真的會找上你哦!(作者王承龍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