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調養 剖腹產過程竟是這樣要切開10層肉
女人生孩子相當于從鬼門關去了一趟,剖腹產比順產更傷身體。那么,剖腹產后吃什么恢復身體呢?剖腹產后恢復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到文中看看剖腹產調養的相關內容吧。
剖腹產過程竟是這樣要切開10層肉
剖腹產要切開10層肉 剖宮產真的可以免去分娩時痛苦嗎?
剖宮產大家知道怎么剖嗎?首先要切開7層肉,當然不只是肉,專業的說包括皮膚、皮下脂肪層、前鞘筋膜、肌肉、后鞘筋膜、腹膜以及膀胱腹膜反折,一共7層,很可怕吧?可是這僅是開始,因為切開7層后才看到子宮,接下來還要切開子宮,那么這次要切開幾層呢?3層,分別是子宮肌層、蛻膜、羊膜。也就是說完成一次剖宮產需要切開10層肉。為了這樣一個數字,值得我們向每一位母親致敬。
所謂剖宮產是指經腹壁切開子宮取出成活胎兒及其附屬物的產科手術。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這么做呢?是當自然分娩時胎兒的通道受阻,產婦產力異常,或合并一些嚴重的內科疾病以及胎兒異常等情況時,為挽救產婦和新生兒生命而采取的一種有效手段。
首先在手術之前,我們要為產婦配血,是為了防止術中大出血的發生;再清潔一下皮膚,是為了防止術后感染;而在術前還要留置尿管,是為了防止術中損傷膀胱;最后還要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消除其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手術麻醉方式以腰硬聯合麻醉為主,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半身麻醉,在特殊情況下也會用到全身麻醉,麻醉時的體位取側臥并需要產婦蜷腿低頭彎腰像一只大蝦一樣用自己的頭去找膝蓋。手術的方式以最常用的橫切口的子宮下段剖宮產為主,在緊急情況下也會用到縱切口的古典型剖宮產術和直切口術。一切都依當時情況而定。
醫生切開子宮和羊膜囊后,排出羊水,雙手托住寶寶的頭,另外一名助手會向子宮底部加壓把胎兒向下推,這時胎兒就可以順利地娩出來了,然后剪斷臍帶,等待胎盤娩出后,清理宮腔,逐層縫合子宮切口及腹壁切口,直至手術結束。
那么剖宮產真的可以免去自然分娩時的痛苦嗎?
通過我今天的講解大家看到子宮切口是一個不小的創面,而且子宮周圍有大量內臟血管,手術中出血風險很大;術后容易造成粘連及感染;大家知道如果皮膚上劃了口子后會留下個疤,子宮切開后也會留疤的,這就是瘢痕子宮,如果再次懷孕就有可能裂開,特別是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很多媽媽有機會生二胎,如果您是瘢痕子宮,面臨的風險將成倍增加。
所以產婦最好聽從產科醫生的評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自然分娩,感受母愛的偉大。
剖腹產后子宮如何恢復
對于剛剛剖腹產完的女性而言,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恢復到生產前的狀態,得先弄清楚剖腹產子宮恢復等相關問題,以便更好地調理身子。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
子宮體的復原
在胎盤排出之后,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在產后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的復原
產后子宮快速恢復:由于有產婦在分娩之后,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后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后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后,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后,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后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厘米,但產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宮縮
如果子宮里有殘留的胎盤或胎膜組織,或產后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復原的速度就會放慢。產后的子宮為了恢復原來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縮,所以在產后一周內媽媽會感到產后宮縮的疼痛,這種宮縮會在媽媽給孩子哺乳時更為明顯,但不會令人難以忍受。有醫學專家認為,多與孩子肌膚接觸及哺乳是促進子宮復原的最佳刺激。
剖腹產后多久可以再生相信很多女性在第一胎剖腹產的時候,醫生都會說明剖腹產后至少2年才可以生第二胎,這是針對剖腹產后多久可以再生這個問題,中國醫療行業的一個標準。一般來講,剖腹產后是不影響懷孕的,可以有正常妊娠。
但是剖腹產后子宮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過早的懷孕,由于胎兒的發育使子宮不斷增大,子宮壁變薄,尤其是剖腹產手術刀口處是結締組織,缺乏彈力。新鮮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過程中很容易脹破,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脅生命。因此,再次妊娠最好是在剖腹產后兩年以后較為安全。懷孕后要在醫院檢查、分娩,以免發生危險。第一胎是剖腹產,生第二胎也并非一定要剖腹產。
剖腹產后如何恢復身體
剖腹產后6小時以內
1、躺著的姿勢
術后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后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
2、腹部放置沙袋
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
3、及時哺乳
寶寶餓了,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喂給寶寶。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歷,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盡快復原。
4、禁食
在術后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后會有腹脹感。為了減輕腸內脹氣,暫時不要進食。
產后第一天(6小時以后)
1、躺著的姿勢
產婦產后平臥6小時以后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最好采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后,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2、止痛的辦法
麻藥勁過了以后,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3、盡快進食
剖腹產6小時后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卜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淀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4、盡早活動
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后,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
術后知覺恢復后,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并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結語:大家都知道,生孩子很傷女人的身體,因此,在產后需要細致的調養。以上是小編總結的有關剖腹產后如何恢復以及剖腹產后的注意事項,希望小編的推薦能夠幫助到產后媽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