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護理 做到這些新媽媽會更健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孕婦出現難產的情況。而孕婦難產的話,則是需要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這樣才可能讓寶寶成功降臨人間。那在孕婦剖宮產手術之后,需要進行哪些護理呢?剖宮產手術后又需要哪些飲食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剖宮產術后護理
當孕婦進行剖宮產手術之后,身體是非常虛弱的,而且身體也可能很痛。因此這個時候必要要為新媽媽進行一些術后的護理,讓新媽媽早點恢復健康。那剖宮產手術后的護理有哪些呢?
一、術后注意事項
剖宮產是為了解決難產而做的開腹手術,所以與其它開腹手術還不一樣,具有一些特殊情況,護理上要注意這一點。
1、少用止痛藥物
剖宮術后,麻醉藥作用逐漸消退,下腹部傷口痛覺開始恢復,一般術后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此時,為了讓產婦能很好地休息,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天夜里給用一些止痛藥物。在此之后不要再用止痛藥物,因為它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尤其是引起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所以需要產婦對疼痛做些忍耐。
2、術后多翻身
因為在剖宮產手術的時候,會使用一些麻醉藥物,而這個藥物可能會導致新媽媽出現腹脹的癥狀。因此,這個時候新媽媽可以多翻身,來解除腹脹的情況。
3、宜取半臥位
因為剖宮術的產婦不能與正常陰道分娩的產婦一樣,即在產后24小時就可起床活動,因此惡露不易排出。如果采取半臥位。同時配合多翻身,就會促使惡露排出,以防發生惡露淤積子宮腔內而引起感染,影響子宮復舊功能。
4、產后盡力排尿
剖宮產前給產婦放置導尿管,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待膀胱肌肉恢復收縮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只要一有尿意就努力去自解,否則,再保留導尿管容易引起尿路細菌感染。
只要體力允許,盡早下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這樣不僅可促進腸蠕動和子宮腹復原。還可避免術后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形成。
二、飲食照料要點
術后第二天可以吃清淡流質食物,如蛋湯、米湯,切忌進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等腸道氣體排通后,則可進半流質食物,如稀粥、湯面、餛飩等。
剖宮產術后護理8原則
1. 盡早活動
孕婦在產后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尤其是剖宮產,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為了避免這個的癥狀出現,孕婦應該在雙腳恢復正常的時候就多走動走動。
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當導尿管拔除后應多走動,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為震動的關系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2. 及時大小便
一般術后第二天靜脈滴注結束會拔除留置導尿管,拔除后3~4小時應排尿,以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習慣臥床小便,可下床去廁所,再解不出來,應告訴醫生,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宮產后,由于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瘡,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故術后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3. 清淡飲食
剖宮產產婦術后6小時內因麻醉藥藥效尚未消失,全身反應低下,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應暫時禁食,若產婦確實口渴,可間隔一定時間喂少量溫水。術后6小時,可進食流食,如熬得很濃的雞、鴨、魚、骨頭湯等。進食之前可用少量溫水潤喉,每次大約50毫升,若有腹脹或嘔吐應多下床活動,或者用薄荷油涂抹肚臍周圍。第一餐以清淡簡單為宜,例如稀飯、清湯,并要少量。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恢復正常的食量,哺喂母乳的媽媽可多食用魚湯及多喝水。
術后盡量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其他則依個人喜好適量攝取。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組織修復(如魚、雞肉)。此外多攝取纖維素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4. 密切觀察惡露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后都應密切觀察惡露。剖宮產時,子宮出血較多,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現陰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濕透,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正常情況下,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分娩后兩周變為白色,4~6周會停止,若超過4個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或產后兩個月惡露量仍很多時,應到醫院檢查。看子宮復舊是否不佳,或子宮腔內殘留有胎盤、胎膜,或合并有感染。
5. 保持傷口清潔
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愈合及護理。腹部傷口分為二種,直切口與橫切口。??產后第二天,傷口換敷料,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一般情況下術后傷口要換藥兩次,第七天拆線。如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貧血及其它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要延遲拆線。術后若產婦體溫高,而且傷口痛,要及時檢查傷口,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每天兩次。若敷后無好轉,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就確認有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
6. 擦浴較安全
自然產的產婦可以馬上洗澡,以淋浴為主。但剖宮產產婦原則上不要淋浴,若傷口碰到水,要立即消毒,同時蓋上消毒紗布。理論上選擇擦浴較安全,至少等拆線后再淋浴。
7. 適當按摩子宮
生產完后,在臍下方可以摸到一團硬塊,即為子宮。產婦可適當地按摩子宮,增強子宮收縮,避免發生產后大出血。另外,靜脈滴注或口服藥中,大多有子宮收縮劑,產婦應如期將藥物服完。生化湯也是幫助子宮收縮的湯劑,可于三餐之后服用。一般來說,子宮收縮會有稍微的疼痛,但都在可忍受范圍內,倘若服用止痛藥后仍疼痛不止,應告知醫護人員。
若出現子宮異常壓痛且合并有發燒癥狀時,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產后子宮細菌感染,是剖宮產后最常見的合并癥,產程、手術時間過長、術前產婦有貧血或術中出血較多,都容易引起感染,因此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就成為減少術后感染的方法。由于目前抗生素藥物種類較多而且藥效較明顯,所以一些較嚴重的炎癥如骨盆腔膿腫、敗血癥性休克、盆腔靜脈血栓已較少見。
8. 側身喂奶
產婦在產后第1~4天會有脹奶的現象,此時可以哺喂母乳。但剖宮產的媽媽往往因為傷口疼痛降低了哺乳意愿,其實只要在術后側身喂奶就可減少傷口因動作拉扯而產生的疼痛不適。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剖宮產術后的一些護理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這些護理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如果你身邊有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孕婦的話,那就將這些護理方法告訴她或者是她的家人吧,也好讓她可以早點恢復健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