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腹痛的解決之道
目錄
第一章:孕期腹痛別怠慢
第二章:詳解孕期腹痛如何處理
第三章:孕期腹痛的表現
孕期出現腹痛有時時正常現象,也許是胎動或者宮縮。但是,有的腹痛就補可以被忽視,說不定護危害到寶寶健康。那么,下面就拉和小編一起盤點孕婦養生秘訣,揭秘如何處理孕期腹痛。
孕期腹痛別怠慢
小王今年34歲,前幾年頻發習慣性流產,此后3年未孕。2011年5月中旬,月經未如期而至,她欣喜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寶寶來之不易,小王和家人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度過每一天。期間,她多次出現下腹墜脹,幸好就醫及時,經多次保胎,均化險為夷,順利度過了6個多月。2011年12月20日,小王覺得下腹墜張,偶有下腹陣痛且外陰分泌物增多。因為要上班,她決定堅恃到周末再住院保胎。可惜,周末到了,醫院到了,包裹胎兒的水囊卻已脫至宮頸口。醫生遺憾地告訴她,她已失去保胎的最佳時機,流產不可避免。
孕期腹痛是孕媽媽最常遇到的不適之一,常常折磨著準媽媽們。一旦腹痛,多數都會馬上尋醫問藥,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但仍有少數孕媽媽,不分情況,一味采取等等看的態度,延誤時機釀成大錯。
生理性腹痛無出血
女性懷孕后,子宮明顯充血并逐漸增大,平時用來固定子宮位置的四對韌帶在受到牽拉抖動或突然位移時會產生疼痛。
在孕早期,疼痛常表現為下腹正中或兩側的鈍痛、隱痛或牽拉痛、刺痛和跳痛,或腰酸腰痛,每次發作時間很短暫,輕微可耐受,無陰道流血。
到孕中期,疼痛主要表現為下腹兩側昀短暫鈍痛,不伴發熱和嘔吐腹瀉,偶有壓痛且大多發生在體位變動或遠距離行走時,而臥床休息后則能緩解。有的則是胎兒在母腹中踢腿引起母親的疼痛。
孕晚期的子宮增大,不斷刺激肋骨下緣,可引起肋骨鈍痛,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腹痛,以左上腹部痛為常見,偶有不能耐受者需藥物鎮痛,適當的體位變化則有利于疼痛的緩解,無需特殊治療。
還有一種生理性疼痛,叫希氏宮縮痛。自妊娠12 - 14周起,子宮出現不規則無痛性收縮,特點為稀發和雙側不對稱。盡管其強度及頻率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增加,但孕婦并無疼痛感覺,持續時間也不超過30秒。但至孕晚期,準媽媽夜間休息時,宮縮漸強,偶有引起下腹痛。但該疼痛不伴宮頸擴張,亦無陰道分泌物增多現象,據此可與早產先兆相鑒別,到白天疼痛可自行緩解。
上述疼痛是一種生理現象,對腹中胎兒及母體均無明顯不利影響,不必顧慮。不過,希氏宮縮(痛)進一步加強即可引起流產和早產,時常需由醫生經相關檢查或動態觀察才能認定,切不可自作主張,延誤對孕期病理性腹痛的及時診處。
病理性腹痛多出血
先兆流產和早產也都會出現腹痛。先兆流產表現為懷孕7個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時少,血色多為鮮紅色,有時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有這些癥狀預示著先兆流產。此時準媽媽們應該少活動、適當休息、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并補充水分,及時就診。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要立即就醫。少數伴有爛肉樣組織排出,實為不全流產,隨時有大出血及感染風險,應立即去醫院清宮。早產則表現為7個月之后的下腹陣痛或墜脹痛,伴或不伴有陰道少許血性分泌物。
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大多數在懷孕3個月內發生,往往無孕吐反應。主要表現為停經后不規則的少量陰道出血,色暗紅,少數人可沒有停經史,突發腹痛并逐漸加重,腹痛往往為下腹脹痛性質,進而發生暈厥和休克。
胎盤早期剝離常發生于有高血壓病史,或喜長期臥床休息,或腹部直接受外傷的高危孕婦,表現為懷孕5個月后,突然出現陰道流血,待續性或輕或重的腹痛,腹部脹大變硬,按壓時明顯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癥狀。
此類腹痛常伴腹腔內出因,嚴重時威脅母胎生命,需迅速住院搶救治療。
無關妊娠腹痛也兇險
還有一些腹痛與妊娠并無直接關聯,但往往受懷孕的影響,給診斷和治療增加了難度,因此更需引起重視,比如急性闌尾炎、膽石癥和膽囊炎(懷孕后,孕媽咪容易發生膽結石和膽囊炎,但多發于妊娠晚期和產褥期)、急性胰腺炎等。這類腹痛因疼痛劇烈、病性危重,常給準媽咪的健康帶來嚴重傷害。若準媽咪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勞逸結合、心態平和、保障睡眠、按期進行產前檢查并遵醫囑執行,上述疼痛性疾病多數是可以避免的。
詳解孕期腹痛如何處理
1.早孕反應腹痛
表現為在懷孕早期,出現一些并不很劇烈的腹痛和不適,但持續時間不長,很多時候還伴有嘔吐,這是早孕反應的表現。
發生在上腹部的疼痛,多由于懷孕早期生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引起;下腹部偶而的抽痛則與子宮脹大向上牽拉支撐子宮的韌帶有關。隨著懷孕早期的結束,這些疼痛不適會自然消失。
2.子宮增大壓迫痛
表現為懷孕3-4個月時出現下腹痛,這一時期子宮增長得比較快,子宮周圍的臟器,因受到擠壓而出現下腹部疼痛。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宮壓迫癥狀逐漸改善,疼痛會有所減輕或完全消失。
3.子宮圓韌帶疼痛
表現為懷孕5-6個月出現無任何誘因的下腹部持續性鈍痛,此時子宮增長的速度最快,支撐子宮的子宮圓韌帶也隨之伸展、變長、張力增加,圓韌帶附著處的子宮壁受到牽引,而出現疼痛。
4.食管裂孔疝
表現為懷孕4-7個月時出現上腹部疼痛,多伴有胸悶、氣短、胸痛、飽脹感、返酸、打嗝等癥狀。
此階段隨著子宮增大,腹腔內壓力升高,約有30%-50%的孕媽咪的食管裂孔增寬,進而形成食管裂孔疝。食管受壓痙攣,就會引起上腹疼痛,有時在懷孕晚期癥狀會更為明顯。
5.早期宮縮
表現為從懷孕3個月起,偶而出現腹部繃緊感,有的伴隨輕度疼痛,發生時間無規律性,也無陰道出血。這是胎兒在宮腔內發育生長的過程中引起不規律的宮縮,運動、緊張和疲勞也會引起保護性的宮縮。它是一種生理現象,不必顧慮。
6.先兆流產
表現為懷孕7個月之內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量少,血色多為鮮紅色,有時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
導致先兆流產的因素有,內分泌功能失調、感染性疾病、高熱、嚴重貧血、嚴重營養不良、接觸放射性、毒性物質及生殖道畸形、子宮肌瘤等。受精卵的染色體異常也會引起先兆流產。
7.胎盤早期剝離
表現為懷孕5個月后,突然出現大量陰道出血、持續性或輕或重的腹痛、腹部脹大變硬、按壓時明顯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癥狀。
8.宮外孕
大多數在懷孕3個月內發生,主要表現為不規則的少量陰道出血,色暗紅;突發腹痛并逐漸加重,進而發生暈厥和休克。
9.葡萄胎
表現為懷孕后妊娠反應較為明顯,腹部增大較快,脹痛而無胎動感,約在懷孕3個月左右陰道出現不規則出血、腹痛可輕可重,并可有水皰狀物流出等。
孕期腹痛的表現
(1)孕早期:
出現腹痛,特別是下腹部疼痛,首先應該想到是否是妊娠并發癥。常見的病發癥有先兆流產和宮外孕。先兆流產處理方法:孕早期應該少活動、多臥床、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并補充水分,及時就診,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流血,需要立即就醫。宮外孕處理方法:如是出現單側下腹部劇痛,伴有陰道出血或出現暈厥,可能是宮外孕,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孕中期:
寶寶逐漸長大,準媽媽腹腔內壓力也隨之升高。如果準媽媽的食管裂孔(食管通過此裂孔下行與胃相連)增寬,可能會出現“食管裂孔疝”,因而腹痛。此時腹痛多伴有胸悶、氣短、胸痛、胃里反酸、打嗝等癥狀。處理方法:少食多餐,少吃太甜、太辣、太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如果發現有胃部返流癥狀,可設法將上半身抬高20°左右。
(3)胎盤早剝:
多發生在孕晚期,準媽媽可能有妊娠高壓綜合癥、慢性高血壓病、腹部外傷。下腹部撕裂樣疼痛是典型癥狀,多伴有陰道流血。處理方法:在孕晚期,患有高血壓的準媽媽或腹部受到外傷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防出現意外;如果準媽媽忽然感到下腹持續劇痛,有可能是早產或子宮先兆破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不可拖延時間。
(4)非妊娠原因的腹痛。
在孕期出現一些疾病,也可引起準媽媽的腹痛,但這些病與懷孕無直接相關的原因,如闌尾炎、腸梗阻、膽石癥和膽囊炎等。因為在孕期出現腹痛比較常見,所以有時出現了非妊娠原因的腹痛,容易被準媽媽忽視。
總結:因為自己的小寶寶就在肚子里面,因此任何一些異常現象都要特別警惕,謹防危害到寶寶的健康。尤其是孕期腹痛問題。那么 ,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孕期腹痛護理秘笈趕緊來嘗試一下吧。(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號:2012年2月號,作者:李家福,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