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寶寶祛火十招
初夏,外濕內燥,人體的水分容易蒸發,而且天氣冷暖交替,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容易受到干擾,如果寶寶體內水分無法及時滿足日常活動需要,寶寶就容易出現大便干、小便黃、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睡不香等“上火”情況。
寶寶上火的兩大典型癥狀
典型癥狀1:大便干結
由于春季內燥尚存,寶寶就會因缺水而出現大便干結,使體內毒素大量沉積。從而直接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癥。為緩解此情況,媽媽們可配置重于清熱潤腸型的飲食,例如蜂蜜決明飲。
典型癥狀2:口舌生瘡
初夏天氣一日三變,寶寶的身體機能容易失調。此外,寶寶可能會攝入過多的溫熱性食物,進而引起上火,生出口瘡,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延誤時間,時間久了甚至會影響寶寶聲帶的發育。寶寶出現口瘡時,不可隨意用藥。媽媽們應該為寶寶選擇能夠對腸道、脾胃起到綜合調理功效的兒童藥物。
警惕上火后易引發三種疾病
A、口角炎
俗稱“爛嘴角”,多因維生素B2和鋅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時更易出現嘴角干裂、糜爛、疼痛。 【詳細】
防治方法:
1、發現寶寶口唇發干時,可涂嬰兒唇膏,保持唇部黏膜的濕潤。
2、耐心說服寶寶不要用舌頭去舔嘴唇,更不能用臟手搔抓。
3、讓寶寶吃些谷類、新鮮水果、綠葉蔬菜、蛋黃、動物肝臟、肉類、豆制品、貝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和鋅的食物。
B、鵝口瘡
又稱“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病。在口唇、舌及頰黏膜均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破潰后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覆蓋;得了鵝口瘡,寶寶會不肯吃奶、吃飯、喝水,哭鬧不安,大一點的寶寶會說口腔疼痛。【詳細】
防治方法:
1、重視寶寶的口腔衛生,對周歲內幼兒,媽媽可用干凈紗布蘸溫開水清洗口腔。周歲后的寶寶要教會他自己刷牙,飯后漱口。
2、媽媽在喂奶前要用干凈濕毛巾擦洗乳房,寶寶用的奶瓶、碗勺等,每天要煮沸消毒。
3、可用2%~5%碳酸氫鈉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或用西瓜霜噴患處。
C、百日咳
寶寶上火后咽喉干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桿菌的入侵而發病。初期出現低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7~10天后轉入痙咳期,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發作日益加劇,每次陣咳可達數分鐘之久,咳后伴一次雞鳴樣長吸氣,若治療不善,此期可長達2~6周;恢復期陣咳漸減到停止,約有2周或更長。有的病程可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詳細】
防治方法:
1、及時給寶寶接種“白百破”疫苗。
2、不要帶寶寶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或病兒家串門。
3、一旦寶寶得了百日咳要及早看醫生,對患兒進行隔離治療,防止傳染其他兒童。
10個妙招給寶寶“祛火”
1、堅持母乳喂養: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免疫抗體,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寶寶出生后最好給予母乳喂養,可提高呼吸道抵抗力,防止上火。媽媽要注意膳食合理,以保證充足的奶量。
2、選好配方奶:人工喂養的寶寶,應在營養專家的指導下選用配方奶,多喝白開水。
3、合理添加輔食:對4個月的小寶寶要適時添加輔食,如米湯、紅薯泥、菜泥、肉泥、肝泥、水果汁等;寶寶6個月后,除母乳喂養外,還應合理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谷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可起到預防上火和便秘的作用。
4、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在注重營養均衡的同時,應培養寶寶愛吃蔬菜水果的好習慣,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呼吸道免疫力,防止上火。
5、控制寶寶的零食:尤其是不要吃瓜子、炒花生、油炸或紅燒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6、穿衣要適度:寶寶穿衣服不可過厚,以免影響體內熱量散發而上火。
7、保持合適溫度和濕度: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左右,濕度在55%~60%左右,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以防止寶寶皮膚及鼻咽腔黏膜干燥。
8、保證睡眠:寶寶睡眠好,既能促進生長發育,又可增強身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媽媽要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時間。
9、多活動: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帶寶寶到戶外活動,以促使寶寶體內積熱的發散,提高抗病能力。
10、自制藥茶:家長可用綠豆、鮮藕、甘蔗、大白菜根、荸薺、鮮茅草根、鮮蘆葦根等熬茶,讓寶寶每天多次飲用,對預防上火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