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 古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養生觀點
李時珍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醫藥學家,他的一本《本草綱目》,至今都被運用著。李時珍有著非常好的養生觀點,他認為藥物能夠當食物,食物也能夠當藥物,食療是非常重要的養生保健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他是如今談養生的?
李時珍的養生觀點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明確的提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谷去則衛亡。”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健康長壽的話,首先和他的合理飲食以及飲食方法有關。
水:順流水為最佳
在李時珍之前,不少養生家已研究過飲用水,并普遍認為:天是一,地是二,水生于天,谷成于地,人之先天只是一滴水,所以要以水和谷食為主,以菜肴佐之。水谷中,水滋陽而谷滋陰,因此水最重要。《管子》一書還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者也”,并將水分為“經水”、“枝水”、“谷水”、“川水”和“淵水”。南宋學者賈銘在其《飲食須知》中,又對種種天降水作了界定。如“天雨水,味甘淡,性冷”,“露水,味甘,性涼”,“冰,味甘,性大寒”,而“冰雹水,味咸,性冷,有毒”等等。
李時珍則認為:“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他還把江湖水歸為“地水”,并將它分為“順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種。其中,“順流水”性順而下流,又名甘瀾水;“逆流水”乃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達。所以,他稱“天水為一”,“地水為二”,認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順流水”為飲用佳品。
食補:鴨肉補虛,羊肉補形
關于食補和食療,李時珍論述很多。如豆芽“甘溫無毒”,可治“濕痹膝痛,五臟不足,脾胃氣結積。壯氣力,潤肌膚,益顏色,填骨髓,補虛損”;胡蘿卜,“性甘、辛,微溫,無毒”,可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家禽中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清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若將鴨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作用,對病后體虛者,大有裨益;烏雞 “性甘,微溫,無毒”,可治“肚痛,心腹惡氣,除風濕麻痹,安胎。”并附方“補益虛弱:虛弱人用烏雄雞一只治凈,五味煮極爛,空腹飲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家畜中羊肉是大補之物。李時珍說,它能和人參、黃芪相比;“黃芪補氣,而羊肉補形“。吃羊肉時,肚子要留有余地,不可吃得太飽,飽則傷脾壞腹。關于魚類的營養及吃法,李時珍也有諸多論證。如鯉魚“性甘,平,無毒”,若煮食,可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可治“水腫腳滿,下氣。治懷妊身腫,及胎氣不安。”
粥:老年人食粳米粥
李時珍建議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認為,老人的牙齒受損的非常嚴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話是最好的。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氣的良藥。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還寫了胡蘿卜粥的制備與服法:新鮮胡蘿卜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蘿卜甘辛微溫,若經常食用,現代研究看來,可防治高血壓,增強老年人體質。
酒:酒后勿飲茶
至于飲酒,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這樣寫:“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還說:“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李時珍強調酒后不要飲茶。他寫道:“酒后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若從中醫陰陽學說來看,飲酒會升陽發散,促進血液循環;而茶苦味,屬陰,主降。若酒后飲茶,必將酒性驅于腎。而腎主水,水生濕,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所以,酒后不宜飲茶,而應吃些水果。
借助醫學家李時珍的養生觀點,大家養生起來,讓自己的身體健康起來,長命百歲!
李時珍的藥粥養生法
李時珍的養生學說博大精深,藥膳養生是其精華所在。藥膳,簡而言之就是把食物與藥物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在一起,經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色香味俱全的特殊菜肴。通常以蔬菜、肉類、蛋類、乳類及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配以適當的藥物。這是中醫“藥食同源”、“醫養同理”的理論產物。
注重食藥方面的禁忌
李時珍“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李時珍主張用不同性質食物糾正或調理人的體征或病態,通過調節生理平衡,防止生病,對已經出現的寒、熱、虛、實等情況,及時采用食療加以調治。
李時珍還主張食藥配合,互為輔佐,一是先攻后養,以藥攻下邪氣,隨后以食物修補正氣,常用米湯、米粥補胃養氣;二是消減藥物的毒性,如治療頭痛、頭風,取附子與綠豆一起煮,綠豆煮熟后放棄附子不用,只服綠豆。
李時珍非常注意食藥方面的禁忌。食物之間的禁忌,如吃瓜類禁止吃油膩大葷,以防滑腸腹瀉,消化不良;二是藥物之間的禁忌,如服中藥煎劑時,禁止吃豬肉、豬油、狗肉、羊肉等動物脂肪和蔥、蒜等腥躁之物。
認為粥是最佳滋補品
在李時珍諸多的養生方法中他特別推崇藥粥養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收載的藥粥就細分補氣、補血、健胃、清熱、解表等將近十七類。
李時珍認為,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糯米粥、紅薯粥、大米粥、粟米粥等,在養生保健方面都有著特殊的功效。李時珍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李時珍認為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
“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所以,李時珍特別推崇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可見食粥養生對人的重要。從現代許多長壽老人的經驗中也能驗證李時珍的食粥使人延年的理論。
藥粥制作得法與否,不僅影響味道,還直接影響其養生治病的效果。古人講究擇米、火候。
李時珍認為,大米、小米利小便,止煩渴,厚腸胃;糯米、黍米益氣,治脾胃虛寒之瀉痢吐逆。他提出的“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飲食,如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大米中一并煮粥,并擱涼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李時珍與胡蘿卜養生的淵源
胡蘿卜,又名黃蘿卜、丁香蘿卜、紅蘿卜,有健脾化滯、潤燥明目、降壓強心、抗炎抗過敏之功效 胡蘿卜中所含的葉酸具有抗癌作用,所含木質素有提高機體抗癌免疫力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相傳醫學家李時珍與胡蘿卜還有些淵源呢。
我國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出身于中醫世家,特別關注于臨床實踐和中醫醫術的改革。尤為令后人稱道的是,他總結了十六世紀前我國勞動人民的藥物經驗,對于世界藥學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于采藥、品藥、研究藥理藥性的同時,還特別看重食療在中醫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力主從百姓日常的膳食果蔬當中,合理調配,平衡陰陽,達到健康身體的目的。而在諸多的食療果蔬中,首推胡蘿卜。
據明《蘄春縣志》載,為收集、整理民間中草藥的藥理和藥性,李時珍常常只身一人,身背藥簍到深山去采藥。一日,天近中午時分,李時珍來到一處懸崖絕壁旁,遠見對面山崖上有位銀發老翁于絕壁上采藥。老翁鶴發童顏,氣色紅潤,手腳利落,令李時珍十分驚嘆。
原來,這位老翁便是隱居在這深山里的老隱士,雖已年過百歲,卻是眼不花,耳不聾,身板硬朗,思維敏捷,且非常健談。隨后,李時珍便與老翁攀談起來。當問及老翁有何養身延壽之道時,老翁淡淡一笑道 山野之人,淡食為道 清心寡欲,樂善好施 曲中自然,靜心為上……老翁隨手指了指背簍里同草藥夾雜一起的胡蘿卜說,“喏,就是常常吃這些。”
老翁的一席話給了李時珍很大的啟示,回到家中后他反復琢磨,品味胡蘿卜的藥理和藥效。他認為 胡蘿卜屬中性食物,于陽虛者,可扶陽 于陰虛者,可滋陰 實為菜蔬之王、養生佳品……經常食用胡蘿卜對于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對調理人的心臟疾病尤為有效。于是,李時珍就把這一食療方法介紹給更多的人。時至今日,在湖北蘄春一帶的民間仍然盛行長年食用胡蘿卜的食俗。當地人視胡蘿卜為食中補品,譽稱為“小人參”,成為每餐必食的養生佳蔬。
據調查考證,在蘄春一帶,百歲以上的老壽星在萬人中的占有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且中老年人群中體內血中的膽固醇含量以及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發病率,亦低于全國其他地區,其中胡蘿卜功不可沒。
李時珍食療養生千古名方
1、治水腫: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止外傷出血:西瓜葉,曬干,研末,撒患處,立即止血。
3、治閃腰岔氣:西瓜皮陰干,研末,加鹽少許,以酒調和,每服9克,日服2次。
4、治火燒飯燙:干西瓜皮30克,研末,加香油調勻涂患處。
5、治尿血:葡萄根、白糖各6克,水煎服。
6、治咳嗽:大梨1個,洗凈連皮切碎,加冰糖燉服,見效迅速。
7、治火眼腫痛:將黃連浸于梨中,以梨汁點眼,1日數次。
8、治紅眼病:桑葉、菊花各15克,水煎,去渣,溫洗患眼,1日2次。
9、治哮喘: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克,生糯米10粒,上藥共為末,用雞蛋清調勻,外敷雙腳心和雙手心。
10、治半身不遂:桃仁(去皮尖)放酒中浸1周,曬干為末,以蜜調和為丸(梧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15丸,以黃酒或開水送。
11、治痢疾:石榴皮、山楂各30克,水煎服。
12、治中耳炎:石榴花,焙干研細,加冰片少許,吹耳內。
13、治誤吞金屬物:韭菜,不拘量,洗凈,不切斷,放水中煮軟食,金屬物和大便一起排出。
14、治魚刺卡喉:將活鴨倒掛,吐出唾液,放患處魚刺即化為水。
結語:以上就是中藥家李時珍的養生之道,他認為健康長壽最主要的就是食療養生。同時,他還是胡蘿卜是非常好的事物,我們應該每天都吃,老年人最好多喝粥,這樣對他們的腸胃好。此外,他李時珍食療養生千古名方希望大家也能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