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 食粥有益
費開揚,1925年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研究員、主任醫師,曾任廣安門醫院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每逢到了星期天,著名中醫費開揚的兒女們都會請父母出去吃頓飯,換一換口味,但費開揚每次都會提出去同一個地方——粥店。即使是在除夕晚上吃團圓飯,他也堅持去喝粥。對他來說,喝粥已經成了他養生的一個重要方法。
飲食清淡 以粥為主
年輕時,精力充沛的費開揚很少考慮自己的健康。就在他臨近退休時,身體狀況的滑坡讓他不得不開始注意自我養生了。由于他喜靜不喜動,即使是為了身體也不愿意打破自己的生活規律,所以費開揚的養生也就從每天的飲食開始,他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為自己選擇了粥養。
一次,費開揚到外面參加宴會使他對喝粥有了特別的體會。宴會吃飯沒有粥喝,全是雞鴨魚肉。他雖然不想吃,但和大家在一起也不能不吃,吃過以后到晚上睡覺,感覺胃里有個東西不上不下,吐也吐不出,難受得很,等到喝了粥以后才舒服。所以,他體會到老年人的飲食應該清淡,以喝粥為主。
遵古食粥 貴在創新
以粥養生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宋代詩人陸游有詩曰:“世上人人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小開始學習中醫的費開揚深知粥養的好處。為了自己的身體,這位在中醫界開方以務實著稱的名醫也為自己的養生選擇了粥養這個務實的方法。但沒想到的是,他的粥養計劃剛開始施行,就遭到了夫人的反對。
費開揚的妻子說,他一開始就是喝大米粥,每天喝這個,她很不習慣。費開揚喜歡用對藥,他常常把兩味藥性不相和的藥材配伍在一起治療疑難雜癥。為了緩和與夫人喝粥的矛盾,費開揚便把對藥的方法也用在了煮粥上。
費開揚跟老伴說,不喝大米粥可以,還可以喝小米粥、小豆粥啊。其實中藥里有好多東西跟食物都是同源的,藥食同源,既可以作為藥物又可以作為食物。《傷寒論》里就介紹了四十味這樣的藥,如山藥、百合、紅棗等。所以,可以做山藥粥、百合粥;枸杞子補肝明目,也可以做枸杞子粥;龍眼肉就是桂圓,龍眼肉在《歸脾湯》中就是安神調心的,還可以做龍眼肉粥。
應時應季 糜粥自養
由于在粥里加入了不少花樣,費開揚的夫人也喜歡上了喝粥,于是在費家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夫人精心準備的營養粥。但一段時間后,費開揚又提出粥養不僅要講究營養,而且還要講究季節。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萬物都在生長,人也是一樣,在休整了一個冬天之后,身體正處于升發時節。費開揚認為,這時人的身體上的沉疴舊疾非常容易發作,所以春季的養生應該以清理內熱為主,因此他采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是喝山藥百合枸杞子粥。費開揚解釋說,山藥、百合、枸杞子三種藥有三種作用,百合清心清肺涼肺,山藥和脾胃,枸杞子補肝,三者合用還清心火。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費開揚定粥譜,夫人具體操做,但費開揚熬粥的本領也不可以小覷。就拿這道山藥百合枸杞粥來說,費開揚要求,白米放上水以后一定要把它煮開,水開后米在里面滾,馬上改小火,讓米慢慢在水里轉,20分鐘左右米已經半熟了,再把火關小一點,25分鐘時,米已經快要熟還沒爛,再把山藥放下去。為什么先放山藥呢,山藥爛得慢,然后放枸杞子,最后放百合,放百合后5分鐘左右就得了,正好是半個鐘頭多一點,粥就熟了。米煮得爛了,像糊涂粥一樣,黏黏的,稠稠的。這個粥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特別是老年人吃這個靡粥,沒有牙齒都能消化。古人認為這個粥營養最好,叫糜粥自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