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疼怎么辦 好方法讓上班族遠離頸椎病
在辛勤工作的的同時,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渾身是病。這不僅僅降低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長期的伏案工作我們的頸椎早已不堪重負。那么對于上班族的我們來說頸椎疼怎么辦?頸椎病有什么癥狀是讓我們需要格外注意?又有什么治療頸椎病的好方法?下面一起隨著小編來看看吧。
目錄
1、上班族頸椎病的癥狀2、頸椎病對上班族的危害
3、預防頸椎病需避開的誤區4、適合上班族的頸椎保健方法
5、上班族緩解頸椎病的妙招6、不同類型頸椎病怎么治療
7、上班族誘發頸椎病的原因8、上班族如何預防頸椎病
上班族頸椎病的癥狀
頸椎病對于我們來說可謂是深惡痛絕,那么我們該提前怎么識別呢?
頸椎病主要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和椎動脈型。
各型頸椎病主要癥狀表現有所差異,為了區分頸型和其他類型頸椎病的癥狀,下面就介紹一下頸型頸椎病4大癥狀。
一、頸部酸脹疼痛活動受限
這是最起初也好是最明顯的癥狀。
頸型頸椎病患者常見癥狀為頸部疼痛、酸脹、發僵。
活動或者按摩之后癥狀好轉,早晨癥狀加重,寒冷、潮濕、過度勞累等因素刺激后病情突然加劇。
頸部活動受限,肌肉僵硬,活動出現“嘎嘎”聲。頸部有明顯壓痛點。
二、肩部酸脹疼痛發沉
這種癥狀可以及時發現與治療。
頸型頸椎病患者感覺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活動或者按摩之后癥狀好轉。
頸部有壓痛點,疼痛劇烈,難忍,勞累、姿勢不當以及久坐之后癥狀加劇。
三、背部肌肉發緊發麻
頸型頸椎病患者背部癥狀主要表現在背部肌肉發緊、發僵。
在適當活動或者按摩之后癥狀有所緩解,用手按壓背部有壓痛點。
疼痛點明顯,寒冷、潮濕、過度勞累刺激后加重背部不適癥狀。
四、頭部明顯不適
頸型頸椎病患者在勞累或者過度用腦之后感覺頭部發緊、發麻,休息或者按摩之后癥狀緩解。
因為從大腦出來的神經都要首先經過頸椎到達全身,頭部和上肢的血液供應也需要經過頸椎。
所以,由頸椎病引起的臨床癥狀十分復雜。
比較輕的頸椎病
僅僅出現頸、項、背部發僵、發硬、疼痛,頸椎屈伸、轉動、活動時可出現癥狀加重。
如果影響到通往上肢的神經,則還可出現頸項部連帶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現皮膚感覺遲鈍、上肢肌肉力量減弱。
如果影響到通往頭部的神經、血管(椎動脈),可以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如果影響到頸椎內部的脊髓,則會出現四肢無力、兩腿發軟、肌肉僵硬、行走困難,甚至下肢癱瘓、大小便失控和性功能障礙。
臨床表現最復雜的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如果影響到頸部的交感神經,可以出現心慌、胸悶、胃脹、腹瀉、肢體少汗。
或多汗、四肢發冷、煩躁、面部發熱、耳鳴、視力減退、眼睛發脹、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
頸椎病發病時往往不是單一類型,而經常是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出現。
當頸椎出現問題后,我們就會覺得活動受限,低頭疼、仰頭疼、扭頭疼、睡覺疼、運動疼。
所以頸椎病是一種外顯性強烈的疾病。
頸椎病對上班族的危害
危害一 頸椎病可引起吞咽不暢
食管的上端和第六頸椎相鄰,第六頸椎出現增生,就是壓迫和刺激食管,甚至造成食管周圍炎癥、水腫,從而在進食時產生異物感。
危害二 頸椎病可引起腹脹便秘
一些頸椎病患者因鄰近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損傷,感受會傳到大腦,有關的神經興奮性增強。
使受其支配的內臟器官胃腸道蠕動減慢,因而導致腹脹便秘。
危害三 頸椎病可引起心動過速
頸椎病引發心臟不適,主要是第四神經根受到頸椎骨質增生的刺激而產生,這與頸部位置的突然改變有關。
危害四 頸椎病可引起癱瘓
部分脊髓型或以脊髓型為主的混合其他類型的頸椎病,由于得不到系統地良好地治療,致病因素不能解除。
隨著病變發展,出現脊髓變性液化這樣的不可逆病理變化,那么癱瘓也就無法避免了。
危害五 頸椎病可引起高血壓
由于頸椎病而造成的高血壓稱為“頸源性高血壓”。
頸動脈竇位于頸6橫突前方、中下段頸椎,頸4~6橫突錯位時,橫突前方肌肉緊張或橫突骨性移位。
或鉤椎關節錯位引起斜角肌及筋膜緊張,均可牽張刺激頸動脈竇而致血壓波動,常見血壓突然升高,有時也可低于正常值。
病人多半有頭昏或眩暈、頸部僵硬感,肩背部沉重不適。
若頸椎多關節錯位,則可伴胸悶、氣短或心律不齊。
頸上交感神經節附著于頸2~3橫突或頸2~4橫突的前方。
頸椎錯位使橫突移位,或頸椎錯位損傷引起無菌性炎癥,均能導致交感神經節后纖維興奮,而發生腦血管痙攣。
若此種刺激持續存在,會繼發性影響腦血管舒縮中樞功能,而發展成為全身小動脈痙攣,使血壓持續升高。
多數病人常有頭痛、頭暈。
危害六 頸椎病可引起胃脘不適
頸椎病患者,尤其時交感型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都會有惡心、泛酸、飽脹、噯氣、嘔吐、納谷不香、胃中嘈雜、不思飲食等胃脘不適征象。
這主要是因為當頸段脊髓的硬脊膜等組織受到壓迫和刺激時,交感神經的反射而出現的臨床表現。
退變失穩的頸椎發生錯位,影響到椎動脈致腦基底動脈缺血,造成延髓缺血而發生惡心(嘔吐中樞在延髓外側網狀結構的背部)、頭昏。
若頸3~5橫突錯位而損害到膈神經,則會出現頭昏、惡心、嘔吐、并伴上肢疼痛不適。
有專家觀察到頸3~5橫突錯位,尤其是鉤椎關節側擺式錯位,可引起呃逆。
同時,中上段頸椎錯位影響到膈神經、椎動脈,還可引起上腹部飽脹、噯氣、食量減少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危害七 頸椎病可引起肢體腫脹
腫,是指肢體浮腫。脹,是患者感到膨脹的感覺。肢體腫脹可出現在各型頸椎病中。
頸型頸椎病患者,早期在頸、項肩背部出現腫脹,這是因為局部的神經肌肉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后所產生的水腫所致。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作期,頸肩上肢腫脹,并伴有灼痛,是因為神經根水腫造成。
交感型頸椎病患者,會出現上肢腫脹,開始時局部皮膚溫度降低,怕冷,遇冷有刺癢感覺,繼而出現紅腫,疼痛加重,這是因為上肢血管的痙攣造成。
脊髓型頸椎病上肢會出現腫脹,皮膚發亮,活動障礙,甚至失用,這是由于脊髓受壓造成。
危害八 頸椎病可引起胸痛
由頸椎錯位而造成頸交感神經節功能紊亂,頸上、頸中、頸下心支受到刺激而致興奮,導致心律失常和血管痙攣,最終造成心絞痛的臨床病例已越來越多。
危害九 頸椎病可引起中風
頸椎病可引起中風是肯定的,這是由于頸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點所決定的。
在正常情況下,通過頸椎的活動而發生頭位的變化,這種變位運動,因為富有彈性的椎間盤,而不會使椎體出現前后錯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肌肉韌帶勞損、退化,固定關節的力量和功能減弱。
在低頭或仰頭時,頸部關節失穩,擺動和錯位,必然會刺激在頸椎橫突穿孔中穿行的椎動脈,使之痙攣,收縮或扭曲變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
另外,由于椎間盤的纖維附著在椎體邊緣。
錯位還會使纖維環反復牽拉,刺激椎體邊緣,而發生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引起椎動脈狹窄或痙攣,同樣會造成腦供血不足。
導致臨床上出現頭暈、惡心、耳鳴、視物模糊等癥狀。
頸椎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又多伴有腦動脈硬化,這樣腦血流速度會變慢,易形成血栓,發生中風。
危害十 頸椎病可誘發頸椎性腦血管疾病
全國每年近100萬腦血管病人中,有26%是因頸椎病而誘發。
這是由于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
長期處于這種狀況,就會出現頭暈、手足麻木、走路不穩,甚至發生腦血栓、腦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導致偏癱。
如及時治療頸椎病就不會惡化成中風偏癱等嚴重后果。
除了年齡增大,工作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以及缺乏體育鍛煉時近來來頸椎病高發的直接原因。
因此,我們應加強預防,一旦出現病變應積極治療,防治結合,方能遠離頸椎病的危害。
預防頸椎病需避開的誤區
把頸椎骨刺當做頸椎病
很多人體檢拍片時發現頸椎有骨刺生長,就認為是頸椎病。
其實骨刺的出現是機體的正常退變,就像人老了會有白發、皺紋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態,并不一定導致頸椎病。
把頸椎病誤認為是其他疾病
如椎動脈型頸椎病常被誤認為是梅尼埃病和動脈硬化。
由于頸部解剖結構復雜,有5%左右的不典型患者容易和骨關節病、胃病、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及冠心病、高血壓相混淆,一旦盲目治療就會隱藏一定的危險性。
過分看重消除骨刺的作用
骨刺的出現對機體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從一定意義上講,還給患者帶來了好處,這也是醫生對多數頸椎病患者首選保守治療的依據。
認為頸椎病是老年病 年輕人不會得
頸椎病固然與年齡有很大關系,臨床上也確實發現頸椎病多發于老年人。
但患上頸椎病的中學生也越來越多,喜歡玩電腦、打手機的中學生也因長時間頸部保持在一個姿勢而導致頸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生頸椎病。
認為頸椎病是自然退變不能預防
很多人患頸椎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預防起來并不難。
與頸椎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有溫度和濕度、吸煙史、急性和慢性咽部感染史、軟床高枕、每天平均持續低頭工作超過4小時時等。
健康人群應把預防重心前移,做好自我防護。
認為頸椎病無法治療
其實治療的方法很多,可首選物理治療,如頸椎牽引、理療、按摩等,并口服藥物,一般癥狀可以緩解,如脊髓等部位受壓則需要手術治療。
頸椎病小病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