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男性都會比較在意自己的鍛煉,會在戶外或是健身房進行鍛煉?墒怯袝r候鍛煉也需要一個度,鍛煉如果過量就會給肌肉帶來損傷。輕則肌肉酸痛,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肌肉抽搐。那么什么原因會導致肌肉抽搐呢?肌肉抽搐該怎么辦?快跟著360常識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肌肉酸痛

春天是個最適合運動的季節(jié),兒童在這個時候鍛煉也最容易長個。在這個時節(jié),很多人都走出家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健身排毒。許多人參加鍛煉后發(fā)現(xiàn),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鍛煉后即刻出現(xiàn),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現(xiàn),持續(xù)2-3天后才逐漸緩解。如果說,肌肉酸痛是由于運動時乳酸積累所致,那么,應該在運動時或運動后即刻達到高峰,怎么會在第二天以后才出現(xiàn)呢?這種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應怎樣減輕或防止呢?
一般在鍛煉后24小時后出現(xiàn)的肌肉酸痛在運動醫(yī)學上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癥。鍛煉后24-72小時酸痛達到頂點,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還有肌肉僵硬,輕者僅有壓疼,重者肌肉腫脹,妨礙活動。任何骨骼肌在激烈運動后均可發(fā)生延遲性肌肉酸痛,尤其長距離跑后更易出現(xiàn)。長跑者可出現(xiàn)髖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側伸肌和后側屈肌的疼痛,在肌肉遠端和肌腱連接處癥狀更顯。在炎熱夏天進行極量運動后,除肌肉疼痛外,還可出現(xiàn)脫水、低鈣、低蛋白等癥狀。這種肌肉酸痛的確切原因還未完全清楚。
肌肉的過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癥,其原因為:
1、肌肉的張力和彈性的急劇增加,可引起肌肉結構成分的物理性損傷。
2、新陳代謝的增加,代謝廢物對組織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經調節(jié)發(fā)生改變,使肌肉發(fā)生痙攣而致疼
肌肉抽搐的原因

1、大量出汗會導致肌肉抽搐。
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我們身體出汗過多導致體內電解質平衡受到了干擾,從而使我們體內氯化鉀的含量出現(xiàn)過低的現(xiàn)象,導致肌肉神經興奮性增強,肌肉出現(xiàn)抽搐的現(xiàn)象。
2、肌肉收縮損失會引起肌肉痙攣。
在運動中,由于肌肉快速而持續(xù)的收縮,松弛時間短,肌肉疲勞易導致肌肉痙攣。
3、冷刺激會引起肌肉抽搐。
肌肉受低溫影響,興奮性會增加,肌肉會收縮。因此,冷刺激,如用冷水刺激游泳,冬季戶外運動受冷空氣刺激,可引起肌肉抽搐。如果你在寒冷的運動環(huán)境中運動,不做準備或做得不夠,或者不注意保暖,則更容易出現(xiàn)肌肉抽搐。
4、電解質流失過多會導致肌肉痙攣。
運動時大量出汗,尤其是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或高溫季節(jié)性運動時,會導致體內電解質大量流失。此外,運動員還患有急性體重減輕,導致體內電解質水平低。電解質與肌肉興奮性有關,損失過多,肌肉興奮性增加過快,肌肉抽搐會發(fā)生。
5、全身原因可能導致肌肉抽搐。
高熱、癲癇、破傷風、狂犬病、鈣缺乏等原因都會引起痙攣。
6、局部原因可引起肌肉抽搐。
腓腸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肚子子)痙攣,通常由快速運動或工作疲勞或嚴重的脛部扭傷引起,通常發(fā)生在躺下或睡覺時。
7、睡眠姿勢不佳會導致肌肉抽搐。
如果你仰臥很長一段時間,把被子按在你的腳上,或者躺在你的胃上很長一段時間,這樣你的腳就會被壓在床上,迫使小腿的一些肌肉長時間的絕對放松,造成肌肉的“被動攣縮”。
8、疲勞、睡眠、休息不足或過度休息都會導致肌肉抽搐。

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積聚,都會引起肌肉的痙攣。如果你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以至于下肢過度的疲勞或缺乏休息和睡眠,都可能會導致乳酸堆積;睡眠時間過長,血液循環(huán)減慢,會導致二氧化碳積聚等。
肌肉抽搐怎么辦
通常可以補充適量的鈣,多曬日光浴,注意局部保暖。還要注意體位的變化,如坐姿、睡姿,避免壓迫神經和血管。當痙攣發(fā)生時,肌肉可以被熱壓縮和按摩,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嚴重出汗會導致鈉缺乏或肌肉痙攣。建議此時喝點鹽水。如果精神因素導致肌肉抑郁,口服谷維素、維生素B1等,肌肉痙攣建議積極檢查以確定具體情況。
這里是肌肉抽搐的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肌肉抽搐可能是肌肉萎縮造成的,也可能是肌肉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肌肉痙攣是暫時的,之后一段時間內不出現(xiàn),最好觀察一段時間;如果肌肉痙攣已經發(fā)生,則意味著問題更加嚴重,應該能夠處理。
小兒緊急處理

抽搐是肌肉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迅速抽動的表現(xiàn),是不隨意運動的表現(xiàn),是神經-肌肉疾病的病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橫紋肌的不隨意收縮。
一旦發(fā)生全身性突然抽筋,應鎮(zhèn)靜止痙,同時馬上找醫(yī)生。一般抽筋不會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過分驚慌。當發(fā)生抽搐時,一般要作以下緊急處理:
1、用紗由哎呀手帕裹在筷子或小調羹上,塞在小兒上下齒之間,以防咬破舌頭。如果牙齒咬得很緊,不要強行撬開,可用筷子從兩旁牙縫中插入。
2、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小兒領口,放松褲帶,讓小兒平臥,頭側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3、針刺人中穴或用手指重按人中穴位,有時也可起到止痙的效果。
當小兒因高熱而抽搐時,還應當讓孩子睡在涼快的地方,解開衣服,用冷水浸濕毛巾置于額部、腋竄及腹股溝大血管處,以加速機體散熱,促使體溫下降。
除了高熱外,低血鈣、低血糖、癲癇、腦膜炎、腦炎及細菌性痢疾等,也會引起抽搐,因此,最好請兒科醫(yī)生檢查治療。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