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三大征 明朝最后的瘋狂之舉
明朝萬歷三大征是發生在明神宗萬歷帝年間,大明王朝史上轟動一時,是受千萬眾人矚目的大事。萬歷三大征前后綿延了十多年,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明朝萬歷三大征是明王朝在西南、西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活動,是明王朝軍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依次是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這三次戰役被稱為明朝萬歷三大征。寧夏之役是以李成梁的長子李如松為首的軍隊平定蒙古人的叛變,僅用了幾個月李如松等人就將叛變平定了。播州之役是主將李化龍平定以楊應龍為首的苗疆土司的叛變,歷時一年。朝鮮之役則是對外軍事活動,又稱為援朝逐倭之戰,由李如松和麻貴等人共同擊退了日本豐臣秀吉政權的軍事入侵。朝鮮之役是時間拉扯最長的一次戰役,第一次沖突用了一年時間解決,時隔四年又發生了第二次沖突。
作為明朝萬歷三大征的主心骨,李如松等人將自己的青春和滿腔熱血都奉獻給了大明王朝。誠然,還有千千萬萬個無名士像李如松一樣奉獻出自己的全部,為了這一波三折,動人心魄的戰爭。雖然明朝萬歷三大征每一場都以明王朝的勝利而告終,但是每一場戰爭都打得艱辛和困難。在取得勝利的同時,朝廷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暫且不說開支花費方面,因戰爭而動蕩不安的時局給百姓帶來無限恐慌。
萬歷三大征時間
明朝萬歷時期首輔大臣張居正頒發了一系列針對明朝各種不足制定的改革措施。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使得明朝政治效率提高,經濟發達,也極大增強了明朝軍事實力。萬歷中興的軍事主要發生了三次戰役也稱萬歷三大征。萬歷三大征時間為1573年到1620年。
三大征指鎮壓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叛亂,出兵朝鮮打敗日本,另外把東南沿海的荷蘭人打敗驅逐。萬歷二十年,朝鮮因為受到日本攻占請求明朝支援。明朝派軍出兵朝鮮因為地理位置不熟悉第一次是戰敗,隨后重新集結四萬軍于1593年進攻平壤,擊退日軍,再次進軍朝鮮都城。最后使得日軍撤退,但簽訂協議失敗。萬歷二十五年日軍又開始進攻,萬歷帝應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最后打敗日軍。第二個戰役是平定西北西南叛亂。蒙古族人哱拜是前朝降軍,雖然投降明朝到是仍存反叛之心。在萬歷二十年哱拜與其子,義子等人發動叛亂占據寧夏。最后明朝出兵平定將他們驅逐出塞。萬歷三大征時間發生在明神宗在位時期。萬歷十七年西南地區作亂。楊氏在播州世代統治,初期明朝并沒有采取鎮壓手段而是安撫。楊氏公開坐牢和苗兵勾結攻占數十個城鎮。萬歷二十六年開始明朝鎮壓楊氏,至萬歷二十八年平定叛亂,奪取播州。
萬歷三大征時間具體為萬歷二十年到萬歷三十年之間。這段時間明朝推行的改革措施得到實施,國力逐漸強盛因此具備了三大征勝利的條件。
萬歷三大征費用
萬歷三大征是神宗萬歷帝年間,發生在明王朝的三次大規模戰役。雖然三次戰役都以明王朝的勝利而告終,但是萬歷三大征費用方面的問題成為眾人口中議論的焦點。萬歷三大征甚至被世人評價為明朝最后的瘋狂之舉。
任何事情都講究得到就要付出的道理,萬歷三大征也不例外。三次戰役的連連勝利雖然使明朝人揚眉吐氣了不少,但是也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萬歷三大征費用的開支和消費高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這用金錢累積起來的勝利為大明王朝贏得最后一點尊嚴和光彩。在茅瑞征的《萬歷三大征考》和翟九思的《萬歷武功錄》中都曾記錄下了萬歷三大征費用方面的銀兩花費情況。《明史》中也曾經記載下三場戰役最終的支出情況,寧夏之役用金二百余萬,這年冬天,朝鮮之役從頭至尾的八年共用去七百余萬,后來的播州之役也用去二三百萬金。一場場戰爭接踵而至,一筆筆銀兩毫不疼惜地支出,國庫終究崩潰不成。
很多評論家都對萬歷三大征持消極態度,覺得萬歷三大征費用的大量支出最終導致國家衰亡。大筆金錢的支出也只是贏得了短暫的勝利而已。其實,不然。實際上明代末期與后金之間的戰事對軍費的消耗更甚,高達六千余萬兩,與之前的三大征相比完全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所以,萬歷三大征費用的開銷并沒有使國庫走向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