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積液臨床分型與表現
2017-06-15 08:16:1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硬膜下積液,是很多類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危害很多人,而且很多人當得了這種疾病以后,那么就會對健康構成很嚴重的危害,所以很多得了硬
硬膜下積液,是很多類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危害很多人,而且很多人當得了這種疾病以后,那么就會對健康構成很嚴重的危害,所以很多得了硬膜下積液的一些患者,想全面了解一下臨床分型與表現,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來一同看看下面介紹。
1、消退型:青壯年多見,一般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癥狀,或僅在早期有輕度顱內壓增高的癥狀,以后逐漸好轉,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可以用蛛網膜破裂學說解釋,即頭部外傷時,外側裂、視交叉區與蝶骨嵴緊密粘連的蛛網膜撕裂,導致腦脊液流出積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漸吸收減少。
2、穩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數,大多患者以頭昏、頭暈、惡心、嘔吐、欣快、淡漠、抑郁、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一般無硬膜下積液相關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征。長期觀察此型可轉變為消退型或演變型。
3、進展型:小兒多見。主要表現為進行性顱內壓增高,患者可有輕偏癱、失語、精神異常,嬰幼兒可有類似腦積水表現,若合并腦實質損傷,可伴有意識障礙和病理征。
4、演變型:臨床特點為發病年齡兩極化,常發生在10歲以下小兒或60歲以上的老人,這可能與小兒、老人的硬膜下腔較大有關。常發生在積液后22—100天內,保守治療過程中,積液可轉變為水瘤,包膜形成后發生包膜出血而導致慢性血腫,常發生在積液1個月以后。而早期手術打斷了積液轉變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過程,故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不易發生在手術治療的病例中。
硬膜下積液臨床分型與表現,以上的內容就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紹,所以對于這種疾病的患者,為了保障自己身體的健康,要盡快的了解臨床分型以及他的表現,充分了解以后,那么要選擇一家信得過的醫院,通過全面的治療,讓自己盡快擺脫這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