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有哪些種類?如何合理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有哪些種類?
1、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并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颊咭部沙霈F晨僵,但時間小于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砂l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并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于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弓h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3、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4、痛風性關節炎:
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藥物治療后一至兩周癥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5、反應性關節炎:
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6、銀屑病關節炎:
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颊叱0橛信Fぐ_的皮膚表現。銀屑病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于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7、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后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并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髖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涂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于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捎薪Y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癥狀呈游走性。
8、腸病性關節炎:
潰瘍性結瘍炎患者可合并關節炎。關節癥狀輕微,并常有其他腸外表現包括眼炎、皮疹等。
如何合理預防關節炎
1、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某些關節炎發生的措施,如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戒煙已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2、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潮濕的環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易感人群應避免強紫外線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
3、適量運動,保持心情愉悅,提高機體免疫力
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現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于預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