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之道 怎么跟著太陽補充人體陽氣
春季似乎已經快要過去,天氣慢慢變得開始炎熱起來,快要到了夏季,現在的夏季天氣越來越熱,對于我們養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夏季如果養生不當可能會造成許多對身體不宜的后果,那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夏季養生之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天夜臥早起 夏季養生跟著太陽走
所謂春天夜臥早期就是春季養生的話要早睡早起,這樣對身體是最好的,最好每天在十點半之前就能上床睡覺,而夏季養生則不同,夏季養生要注意養陽,意思就是夏天要跟著太陽走,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對于這個養生方法中醫是怎么介紹的。
“夜臥早起“,學會跟著太陽走
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夜臥早起,早睡早起,其實夏天和春天的養生原則沒有什么太大的出入,但是相比于春天,夏天太陽存在的時間更長,白天的時間也要更長一些,所以睡覺就不能和春天一樣了,要更晚一些,早上的話也要相對而言更早一點,當然了也不能太晚,如果你超過了11點還不睡覺,那就意義不大了,最好是每天在十點半以前就能睡覺,曾經有研究證明人如果在十點半到夜里三點之間睡好了,那么一天也不會困,如果你感到困的感覺,你中午可以適當的補個午覺,按照子午流注的說法,午時是人體所謂的合陽期間,這個時候如果你休息的話有利于陰陽轉化,反正就是一句話,生活跟著太陽走,遵循自然界陰陽變化規律,不能陰陽顛倒,比如半夜不睡白天死睡,這樣有利于人體陽氣的補充,那么什么事無厭于日呢,厭的意思顧名思義,厭惡的意思,古代人的意思就是夏天不要總是說白天長天氣熱,其實適當的讓身體出汗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夏天的炎熱天氣應該讓許多人談之而色變了。其實,我們不能拒絕和害怕悶熱。打個比方,我們吃水果時總會感到有些水果特別甜,味道很鮮美,而同品種的另一些水果不僅糖分少,味道也會差很多。你如果去問一下有經驗的果農,他會告訴你這是因為好吃的水果“上糖分”了。如何才能上糖分呢?就是通過太陽的暴曬,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之后,水果的精華才能形成,甜度才能提高。所以果農最怕的就是連陰雨,如果水果沒有上糖的話,就會很難吃,這樣的水果價錢也就低。其實我們人體與之是同一個道理的。夏天不要怕曬,通過接受日光的照射,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當然,直接站到太陽底下去曬也很不現實,可以選擇一些樹木茂盛或是花草幽靜之地,這種地方陽光不會太烈,再者草木經日光暴曬后往往會散發出一種清香。可別小看這種香味,它對我們的健康卻是極為有利的。
中國古代用“香”來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中醫認為,芳香藥物可通過肌膚、穴位、經絡等途徑“滲入”人體,從而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從而達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的效果。早在商代,宮廷及民間就盛行熏香,或用香湯沐浴,或將香囊隨身攜帶以驅蟲或調節情緒。《備急干金要方》中就有佩“繹囊”,“避疫氣,令人不染”的記載。我國許多地區在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俗,就是因為艾葉的香味不僅可以使人醒腦,還有殺菌的功效,從而達到防病的效果。夏季人體的毛孔都是張開的,找一塊樹木蔥郁、花香彌漫的地方或站或坐,’既可以吸收日光,又不至于中暑,還可以吸納樹木所散發出的香味防病殺菌,從而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認為,“生之本,本于陰陽”。“陰陽不和,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所謂的“圣度”,即是把調和陰陽作為養生的最高原則。“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天地間的陰陽是不斷轉化的,人體只有效法天地變化,遵循日月運行的規律,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春、夏“夜臥早起”有什么區別
在夏天要“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就是晚一點睡早一點 起。春天是“夜臥早起”,夏天也是如此。那么這兩個有什么 區別呢?
夏天睡得要比春天晚一些,白天起的還要再早一些,這是為什么?不是有病嗎,其實是因為夏天的白晝時間更長,晚上更短,所以人們的養生習慣也要隨之改變,人養生主要是靠陽氣的變化,睡得晚起得早,這個時候要無厭于日,意思上面也說了,不要討厭夏天的太陽,不要討厭那么熱的天氣,夏天就算再熱,你也不要總是躲在家里,害怕陽光的照射,如果想要降溫避暑,那也最好是選擇自然一點的方法,現代人總是喜歡到了夏天就呆在空調房里,呆在那種人工制造的冷環境里,這樣對身體反而沒有任何好處,自然避暑可以去一些陰涼的樹蔭下面,小河邊之類的,自然的環境下出一些汗對身體絕對是健康有利的,如果你總是成天躲在空調房里,天天吹冷風,這樣的緩解是逆季節而行的,在你該出汗的季節不讓你出汗,只會讓你體內的濁氣越來越重,這樣毛病就會出來了。
夏季養生小常識
1、夏季失水多,應多喝水
喝多點水,而且是溫水比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身體要隨時保持水分和補充水分,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頭發、骨骼、牙齒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另外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2、應時起居
夏季則宜晚睡早起,中午盡可能午睡。切記不能在樓道、屋檐下或通風口的陰涼處久坐、久臥、久睡。更不宜久用電風扇,因夏令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開,易受風寒侵襲,吹的時間過久可能會引起頭痛、腰肌勞損、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3、保健要“養陽”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炎熱夏季,很多人會患空調病,人們白天夜里都開著空調,室內外溫差可以達到十幾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飲,肯定會傷陽氣。因此,要注意居住環境不要過于潮濕,不要過多吃冰凍及涼食,夜間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陰冷的地方過夜。
4、飲食清補,多吃“苦”
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
甘涼清潤的食物:小麥、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馬鈴薯、白菜、萵苣、龍須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紅柿、胡蘿卜、雞蛋、蘋果、牛奶、葡萄、蓮子、桑椹、蛤蜊、鵝肉、青魚、鯽魚、鰱魚、大麥粉等。
祛暑利濕、清熱解毒的食物:綠豆、蠶豆、赤小豆、黃豆、生蘿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薺、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甜瓜、苦瓜、菊花、荷葉、茶水等。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苦瓜可以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葉、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選用。應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5、補充鹽分、鉀和維生素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人體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鈉損失比較多,故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可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相對穩定。營養學家還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能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2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體健康。故在夏日應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臟、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6、盡量穿淺色衣服
深色衣服會吸收陽光,使人體溫升高燥熱;同時蚊子有趨暗的習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別是黑色。
7、皮膚瘙癢注意事項
夏季出游,因日曬而導致皮膚瘙癢、干疼時,可涂少量膚輕松等軟膏,不要用熱水燙洗,也不宜用堿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癥狀。
8、做些養心運動
夏季運動量不宜過大、過于劇烈,應以運動后少許出汗為宜,以免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損傷心陰。對于夏季依然堅持鍛煉身體的人可以選擇練太極拳,太極拳動靜相兼,剛柔相濟,開合適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氣存于內而風邪不可侵,與自然的陰陽消長相吻合,可謂夏季最佳的養心運動之一。
總結:夏天并不可怕,熱一些也是有道理的,高度的熱量曬死一些細菌,讓我們體內的濁氣也隨之散發,不要總是呆在空調房里了,出去迎接夏天吧,夏天養生之道大家都了解了嗎,只有合理的養生才能塑造一個良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