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搓澡都能搓出泥 常搓澡不利皮膚健康
許多人在洗澡的時候,都熱衷于用搓澡的形式,每次搓澡總能夠從身上搓出“白條”給人一種洗澡洗得很干凈的感覺,不搓總感覺身上還有“污垢灰塵”殘留,每天洗澡的時候搓上幾回合也成了許多人的習慣,那么實際上,我們日常洗澡搓出來的真的是“污垢”嗎?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洗澡搓出來的“泥”究竟是什么?
搓澡的時候,搓出來的泥,實際上皮屑、油脂、汗水等等。人在不斷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身體表明就會生產出皮屑,而皮膚主要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這三部分,皮膚的最外層會不斷受到各種各樣的摩擦,表皮層能夠源源不斷的補充新的角質層,讓皮膚免受傷害,所以這些搓出來的“泥”,主要是角質層的死細胞。即使天天搓澡都能搓出“泥”,大多不是所謂的“污垢”,而是皮膚表層源源不斷產生的角質。
喜歡吃油膩食物,不喜歡運動的人搓出來的“白條”會比口味清淡、常運動的人搓出來的多。但是不管運動還是不運動,身體都會因為溫度或者是情緒上的變化而出汗,皮膚不斷呼吸也無時無刻排出分泌物,就是所謂的“泥”。
身上“泥”是否多取決于這兩個因素:
1、內分泌紊亂的人
這類人在生活中壓力會比較大、經常熬夜,通常都會直接導致皮膚粗糙、毛孔粗大、油脂分泌過快的后果。所以內分泌混亂的人通常皮膚表層的“泥”都會隨之增多。
2、皮膚代謝較快的人
“泥”實際上是人身體皮膚的分泌物,每個人皮膚排出分泌物的速度都是一定的,有些人皮膚代謝的速度過快,就會導致不停的出現新的角質層,看起來就是“泥”變多了。
常搓澡不利皮膚健康
事實上,并不提倡洗澡時總是以“搓澡”這種方式來進行。
首先,是因為經常搓澡容易破壞身體角質層,刺激皮膚;其次,經常搓澡易讓濕氣入侵體內;再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有皮膚病的人群更不適合搓澡,尤其如果是搓澡后再加用刺激性很強的沐浴露,易導致皮膚發生皸裂起皮或是瘙癢感。
另外,如果在劇烈運動或是飽食之后也不宜搓澡。同時,搓澡的時間不能過長,不能過于用力,一定要使用質量好些的沐浴露。洗完熱水澡后,喝一杯熱茶水,一方面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體液,另一方面還有助于身體排毒、抵抗濕氣入侵。
搓澡要有度 力度要控制 頻率要減少
許多人在洗澡的時候,搓到皮膚泛紅,并且搓出“泥條”才心滿意足,是洗澡洗干凈的“象征”。但是正常來說,皮膚表明形成的保護膜和角質層,可以用來阻止病毒細菌的入侵和保護皮膚,如果每天都過于用力搓澡,容易把這層保護層“搓”掉,皮膚就不能進行自我保護了,容易造成濕氣入侵。
搓澡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力度,還要注意搓澡的頻率不宜過勤,過多的搓澡,反而會導致皮膚泛紅、疼痛、瘙癢,在劇烈運動和飯后更是不宜立刻洗澡。
建議,洗澡應根據季節變化相應調整,天熱多洗,天冷少洗。注意水溫不要太熱、洗的時間不要太長,因為這樣會造成皮脂膜破壞、皮膚防御功能降低,讓皮膚變得更加干燥、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