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缺不缺都服用維生素C 錯太多了
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認為非處方藥或一些中草藥沒有毒素和副作用,所以在服用時也沒有禁忌。甚至將一些藥物當做保健品來服用,殊不知這樣不治病還會致病。
只要感冒必喝姜湯
姜湯具有驅寒、治療感冒、止瀉、治療腹痛、解暑和治療口腔炎癥等多種作用。也正因為姜湯有治療感冒的作用,常常被人們誤解為感冒必喝姜湯。
生姜中的將姜辣素和姜油酮等物質,具有發汗作用,可以驅寒和促進血液循環。同時生姜性味辛、溫,適合治療風寒感冒。但如果患有風熱感冒、熱傷風,服用姜湯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加重病情。
熱傷風或風熱感冒常表現為咽喉痛、鼻塞、咳嗽、痰粘、黃鼻涕、口干舌燥等。
不管白發原因,服用何首烏
何首烏因為能夠烏發,所以自古受到追捧。在《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何首烏能夠養血益肝、補腎健筋骨,同時不寒不燥被視為滋補良藥。
何首烏的烏發原理是通過補肝腎、養氣血來促進烏發。但是,引起白發的原因有很多,如遺傳因素、疾病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創傷等。所以僅靠何首烏烏發并不完全有效,并且何首烏服用方法不對還會對肝臟造成損傷、腸道充血,甚至發生情緒不安和呼吸麻痹現象。
只要腎虛就服用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以補腎虧為大家知曉,同時還有治療白發、腰膝酸軟、盜汗、口干、口渴等作用,據多種文獻報道,六味地黃治療的病癥多達幾十種。
但是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陽虛的人群常表現為面色慘白、畏寒、夜尿多和身體虛弱。腎陽虛體質如果服用六味地黃丸無異于會雪上加霜,另外,脾陽虛的人群也不適用。
不管缺不缺都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以抗氧化、美白、解毒和促進鐵吸收而被大家熟知,尤其是女性不管身體缺不缺維生素C,為了美麗而盲目的服用。
長期大量的服用維生素C會引起胃酸多、胃液反流、泌尿系統結石、腹瀉、皮疹等問題。如果突然停止服用還會出現戒斷反應(即維生素C缺乏的表現)。
單純的服用維生素B1
維生素B1的缺乏會導致腳氣病、食欲不振、頭發干枯、記憶力減退等問題。但是除了醫生建議單獨用的服用維生素B1,其他情況下建議全面補充B族維生素。
身體內的維生素B必須同時發揮作用,才能維護身體健康,單純的服用某一種維生素B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不管有沒有痰都喝雪梨膏
雪梨膏可以潤肺、止咳、清熱、利咽喉。所以,常用來治療干咳、久咳不愈、肺燥咳嗽等疾病。但是不適合咳嗽有痰、反復咳嗽、痰多、痰液呈白色或灰色的人群。因為雪梨膏性寒,以清熱潤燥為主,痰多人群服用會加重痰濕現象。
中藥進補誤區
1.越貴進補效果越好
多數人認為中藥材越貴進補效果越好,甚至花費大把金錢購買人參、鹿茸等,但進補講究“缺什么補什么”,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進補方法。
2.虛實不分進補
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當出現陽虛、陰虛、血虛、肺虛、腎虛等情況時,才需要進補。反之則熱性體質則需要采取補瀉的方法。
3.食療沒有禁忌
很多人認為食物安全又沒有毒性,所以認為食療、藥膳可以隨便吃。但是中醫也將食物分為四性五味,不對癥的食用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核桃、瓜子可補腦,但吃多也會上火;梨子可潤肺止咳,但腹瀉人群要少吃。
所以,中醫的進補也是有一些禁忌的,是藥三分毒,不能盲目使用。
4.補品代替正餐
進補是為了調理虛弱的身體,改變容易生病的體質,具有一定的側重點。而日常飲食是身體所必須的,可以提高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而這些是補品所不能達到的。
結語:進補也是有誤區的,并非人人適合,而需要根據身體情況進行選擇。同時一些藥物或藥材雖然安全性高,并且具有滋補效果好,但是不可盲目食用,如果食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治病療效,反而會火上澆油,加重疾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