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產褥熱 產褥熱該如何治療
產后就是常說的月子期,但是有些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會出現發燒等情況,而這類情況就被稱之為產褥熱。那么什么是產褥熱?它的發病原因是什么?又該怎么預防產褥熱?產褥熱如何治療呢,下面就一起來文章中尋找答案吧。
什么是產褥熱
它指的是產后42-56天內,因為病原體入侵新媽媽的生殖道而出現的感染問題。如果在分娩結束第2天到第11天,每天每隔四小時就檢測體溫一次,共四次,并且其中有兩次及以上的體溫超過38℃,那么就可能是產褥熱。
這是一種比較常規的產褥期并發癥,患病率可達到6%左右,而且隨著剖腹產概率的提高,其患病率也在逐漸上升。不要小看這種疾病,它對于新媽媽的威脅非常大,是導致新媽媽死亡的四大問題之一(另三個為產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高血壓)。
產褥熱的病因
中醫
感染邪毒、外感、血液瘀阻、血液虧虛所致。
1.感染邪毒
產后子宮正開,如果分娩時沒有做好清潔和消毒,那么邪毒就會侵入子宮,正邪交戰而出現發燒情況。
2.外感
分娩之后氣血虧空嚴重,元氣大傷,腠理不密,外部邪氣也就趁機侵入,導致營衛不和并出現發熱現象。
3.血液瘀阻
分娩之后惡露排泄不暢,停滯在體內,導致營衛不通并有發燒現象。
4.血虛
分娩時或分娩后失去大量血液,導致陰血虧損過多,致使脾腎陽浮不斂出現發燒現象。
西醫
生殖道有著一定免疫力,可以抵抗細菌和病毒侵入。而當產褥期產婦抵抗力降低時,細菌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導致子宮炎、泌尿系統感染、血栓性靜脈炎等感染問題,并伴隨發熱現象。
1.內源性感染
細菌本寄生于陰道內,但是因為機體的防衛機制所以并沒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新媽媽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下降,那么細菌繁殖能力以及毒性就會增強,而這些細菌就會導致各類感染問題。
2.外源性感染
主要是指外界細菌進入產道,引發各類感染問題。這些細菌可以通過不衛生的接生方式、不潔凈醫療器械以及臨產前的夫妻生活等等,入侵產婦體內。
檢查
1.婦科檢查軟產道損傷
可見局部紅腫化膿。子宮壓痛,附件區增厚、壓痛或觸及炎性包塊。
2.輔助檢查
(1)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血清C-反應蛋白高。
(2)宮腔分泌物、膿腫穿刺物、后穹隆穿刺物細菌培養或血培養、厭氧菌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病原體抗原和特異抗體檢測可明確病原體。
(3)B超可見盆腔內有液性暗區,提示有炎癥及膿腫。CT、磁共振成像等檢測手段可對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塊、膿腫做出定位及定性診斷。
產褥熱的治療方法
1.普通治療
加強營養攝入,多補充維生素。如果有比較嚴重的貧血或者過于虛弱,可以適量輸血或者血白蛋白,這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此外建議選擇半臥位,方便惡露流出,并且將炎癥控制在盆腔內,避免擴散。
2.抗生素治療
一般醫生會先根據產婦的癥狀以及經驗,選擇一些廣譜抗生素,等到細菌培養以及藥物過敏測試結束后再做適當的調整。而廣譜抗生素的選擇也有講究,要求能對陽性菌、陰性菌、需氧菌和厭氧菌都有效果。因此醫生大多會選擇同時使用青霉素及甲硝唑聯,此外適用范圍大、毒性小、效果強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在使用抗生素2-3天以后,患者體溫沒有持續降低,就要立即做檢查并找出原因,然后根據情況選擇其他抗生素;此外產婦服藥量要足夠,保持血藥有效濃度。如果有著嚴重的中毒癥狀,那么就要同時添加適量腎上腺配置激素,以增強身體的應激能力。
結語:看了上文,相信大家對于什么是產褥熱以及怎么預防產褥熱、產褥熱如何治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坐月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千萬不要傷風感冒發燒哦,不然很容易引起產褥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