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幽門螺胃炎的中醫偏方
近年來,由于幽門螺引起的小兒胃炎發病率增加,中醫推薦治療小兒幽門螺胃炎的偏方——和胃止痛方,該偏方主要根據中醫治病原理,采用中藥治療,患幽門螺胃炎的小兒,家長不妨選用該治療偏方。
小兒幽門螺胃炎的癥狀
以上腹部或臍周的反復疼痛和不適感為主,可伴惡心和嘔吐,細心的家長還會發現孩子常有口臭。上述癥狀嚴重時會影響小兒的睡眠、學習和休息,時間一長還會影響對營養素的吸收,患兒可出現體重不增甚至減輕、面色少華或蒼白等情況。病程超過2年,部分患兒可出現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間)。該類型小兒胃炎病程較長,患兒年齡大多在6歲以上,但近年來也有4—6歲的患兒。該病之所以出現發病率增加、發病年齡趨小,有專家認為本病與家庭冰箱的普及,市面上冷飲冷食、油炸甜膩食品的增多以及對本病診斷技術的提高有關。
胃炎是現代醫學名稱,中醫根據其癥狀表現取名為“胃脘痛”,多與體質較弱、外感、傷食、情志失常等有關,其基本治療原則為健脾理氣、和胃止痛。
治療小兒幽門螺胃炎的中醫偏方——和胃止痛方,并隨證加減。其常用藥物如川楝子、廣郁金、枳殼、木香、佛手、黃芩、山楂等,近年來研究表明具有抑殺幽門螺的作用。經臨床實踐觀察,本偏方除明顯改善癥狀外,對幽門螺的遏制、促進胃黏膜炎癥的改善和消除都有一定作用。待癥狀明顯好轉后,可改用養胃生津方劑加以調理。該偏方的主要組成為:生地10克,石斛10克,北沙參12克,烏梅6克,木瓜6克,麥冬9克,生山楂6—9克,白術12克,茯苓10—15克,炙雞內金6克,淮山藥12—15克,炙甘草6克。久病胃陰不足、食欲較差、口渴而干、便堅難下、舌紅少苔者,胃液分泌不足、胃黏膜受損、功能尚未復原者最宜。療程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服用3—4周,每日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