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病到底“生”在哪里
目錄:
第一章:孩子的病“生”在哪里
第二章:小鼻子堵了怎么辦
第三章:清淡飲食要從幼兒開始
孩子生病是家長最煩惱的事情,因為孩子太小,并不知道自己哪里生病了,讓家長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怎么樣才能知道孩子是哪里生病了呢?
孩子的病“生”在哪里
雖然檢查疾病是雖旃是醫生的職責,但在就診時醫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對每一個生病孩子進行詳細的檢查 。如果你在帶孩子就醫前對孩子的狀況有存受兄有個基本了曬,就可以與醫生更好地交流效果肯定會好一些。
反復出現的小毛病 孩子經常出現的問題大多都是呼吸道問題,如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這種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往往比較固定,反復在一個部位。那么,就需要注意一下:孩子經常得的是咽炎、喉炎,還是扁桃體炎……
比如孩子經常得的是咽炎,醫生會特別注意到這次咽炎有沒有發作。還有喉炎,如果孩子有喉炎的病史,那么每次感冒一定要醫生說。醫生就會特別關注,他會根據這個來處理。
尤其是扁桃體炎,每次發作,扁桃體都會增大,再縮回去也不會至原來的水平。發作一次增大一次,到一定程度上就會出現慢性病變,使呼吸道通氣阻力加大孩子就會睡覺打呼嚕,時間長還會慢性缺氧,可能就要摘除扁桃體。醫生就可能會詢問家長 扁桃體腫了多長時間,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就很有利于醫生做出診斷。
中耳炎 如果孩子以前得過,一定要提示醫生,這樣醫生會重點去查。因為一般的兒科醫生里沒有耳鏡,而孩子即便是感覺不太舒服也不太會說出來。如果你特別提示一下,會提醒醫生敲些特別的檢查。
發燒 孩子發燒了,家長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體溫上。如果燒不退,就會千方地 計地讓溫度降下來,而一旦燒退了,就一下子放松了。可是,你是否關心過孩子為什么發燒?其實發燒永遠是個結果,不是原因。而背后的原因,比如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甚至中耳炎等,才是反反復復引起發燒的禍首。如果找不到原因,退燒的治療往往不能持久。反復發燒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痛苦。
肚子疼 如果是飯前疼,吃過飯后緩解,有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甚至是胃潰瘍;而如果是吃過飯后疼,尤其是小孩,也許只是他的胃腸蠕動不規律,一大便就好了,這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孩子肚子疼,你能告訴醫生孩子是在飯前疼還是飯后疼嗎?
過敏 如果是食物過敏,醫生會問出疹前吃了什么?除了你給孩子吃的,別人是不是也給孩子吃過什么了?如果是接觸性皮炎,醫生會問你接觸過什么特別的東西嗎?孩子病了,你一定會很緊張,希望他快點好。但別忘了仔細地想一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在生活中更加細致地了解孩子的身體,這樣你不僅在孩子生病時能與醫生進行更好的交流,幫助孩子盡快痊愈。而且,你還會知道如何更好地保護他的身體。
小鼻子堵了怎么辦
從鼻子的生理、解剖角度來看,寶寶比成人更容易出現鼻塞。這是因為,寶寶的鼻黏膜內血管相對于成人更豐富,寒冷空氣刺或病原體侵犯后易引起炎癥,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內分泌物明顯增加而出現鼻塞。加之寶寶的鼻腔小,自己又不會清理,鼻涕或鼻痂容易堵塞鼻腔,影響呼吸,寶寶常常會哭鬧、煩躁不安,嚴重時張口呼吸,并影響吃奶及睡眠質量。
媽媽必知的招數
當寶寶出現鼻塞系列癥狀時,媽媽可先采取一些方法,不必急于去醫院。
l.輕拭鼻涕
用柔軟的紙巾輕輕擦除寶寶流出的鼻涕。擦拭次數多了,寶寶皮膚會發紅甚至破損,可用溫熱的濕毛巾將鼻子及周圍輕拭干凈,然后涂上潤膚品加以保護。
2.清理鼻孔
寶寶鼻孔內有鼻痂時,可用嬰兒棉棒清除。具體做法是:寶寶平臥或由媽媽懷抱,媽媽左手固定住寶寶頭部,右手取干棉棒壓住鼻痂,稍快速旋轉棉棒后退出,此時可將鼻癡連同鼻腔內的干鼻涕條帶出。由于寶寶的鼻孔(醫學上稱鼻前庭)很短,所以鼻孔內超過0.5厘米深的鼻痂就不要用棉棒去取,因有可能將鼻痂越捅越深,還容易損傷鼻黏膜。此時可先往鼻腔內滴1-3滴溫水或魚肝油軟化鼻痂,待其往外排出些后再用棉棒取出。
3.緩懈鼻塞
蒸汽吸人:可使用媽媽美容用的蒸臉器,讓寶寶面對蒸臉器距蒸汽出口10厘米左右,每次吸入5-10分鐘,這樣可使鼻腔濕潤,降低鼻涕黏稠度而利于排出但要小心蒸汽溫度,避免燙傷。
按摩及熱敷:可用手指輕揉寶寶鼻翼兩側,或使用溫熱的毛巾敷寶寶鼻部,使鼻腔內的血液循環改善,以減少鼻黏膜充血腫脹。
4.增加寶寶舒適度
因為鼻塞,寶寶會張口呼吸使大量水分丟失,導致喉干舌燥,故應讓寶寶多休息、多喝水,還可使用加濕器增加房間濕度。
是時候向醫生求援了
如果寶寶鼻塞嚴重,可由兒科醫師選用含有輕微血管收縮成分的滴鼻劑治療,在喂食或睡前15~20分鐘滴鼻,但使用時間不宜超過5天。由于這類滴鼻劑內含有麻黃堿,有收縮血管、興奮心目等作用,故1個月內的寶寶不宜使用,可選用高滲鹽水(5%氯化鉀滴鼻,因高滲鹽水可將鼻黏膜內水分吸出,從而減輕腫脹。
此外,若寶寶鼻塞伴有發熟并嚴重影響到呼吸及睡眠質量,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
清淡飲食要從幼兒開始
對于孩子而言,我們所說的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也就是說口味較為清淡的食物。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種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原汁原味,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營養成分,有利于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
嬰幼兒時期是味蕾和口味偏好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能品嘗到各種食物的原味,對孩子來說受益終生。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孩子設計美味食譜,在食品制作時,自然就會在食品中添加一些調味品,以引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接受原味食品,誤認為原味食品淡而無味,逐漸喜愛味重的食品。
嬰幼兒由于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消化器官發育不健全,腎臟發育也不完善,如果膳食制作不當,就會影響孩子健康,甚至對其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
★過多的鹽會加重孩子腎臟的負擔,損害其腎功能,甚至誘發高血壓等兒童成人病。
★過多的糖會使孩子的牙齒脫鈣、軟化,容易發生齲齒;引起反酸、高滲性腹瀉;也會傷及脾胃消化功能,影響食欲。
★過于油膩、黏滯的食物等對于嬰幼兒來說難以消化,容易引起脂肪痢;可影響鈣質的吸收;可導致孩子超重、肥胖等。
★辛辣食物,如辣椒等香辛調味品,過于刺激腸道蠕動,容易導致孩子消化功能失調,表現為腹瀉、上火、情緒急躁等。
★油炸食品雖然香味誘人,但經過油炸后不僅其營養價值降低,而且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危害健康。孩子食用后,可能導致咽喉不適或發炎、口氣重、睡眠不安寧、指甲根部倒刺、嘴唇殷紅或干裂等。
從小培養孩子均衡清淡的飲食口味和習慣對孩子一生都是有益的。所以,孩子的飲食應該是這樣的:
1.食物多樣化、以谷類為主。多吃新鮮的綠色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2.每天應保證適量的奶及奶制品、豆類、魚、禽、瘦肉、蛋等食物的攝入量,以保證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熱能及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3.在兒童膳食的制作方面,特別是在口味上宜淡不宜咸、提倡清淡飲食,防止因食品的粗制濫造,損害孩子的消化功能和臟器功能。講究用天然食物調色、調味及造型,引起孩子的食欲與興趣。
4.盡量少給孩子吃零食。因為大多數零食屬于高脂肪、高鹽、高糖、味濃的食品,這些食品會增加孩子胃、腸、肝、腎的負擔,對健康不利。
結語:你的孩子健康嗎?孩子從來都是那么的脆弱,需要家長們的細心呵護,你夠細心嗎?(文章原載于《健康文摘》,刊號:2012.05,作者:周立/李群艷/黃連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