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手術后怎么護理?
很多的女性朋友在平時由于各種腦的原因都會出現盆底肌松弛的情況,對于輕微的盆底肌松弛可以通過一些運動來有效的改善,比如提肛運動等,而當由于盆底肌的松弛而出現一些嚴重的疾病時,就應該通過藥物甚至是手術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下面小編來介紹關于盆底肌手術后的一些護理方法。
患者術后入住術后觀察室,予心電、血氧飽和度、血壓監測,持續低流量吸氧;生命體癥平穩2小時后回病房,如有心率失常、ST-T改變、Bp過高或過低、心肺功能衰退患者入ICU持續監測及治療。
疼痛觀察疼痛作為第五項生命體征觀察日益受到重視,一般各類盆底重建術后疼痛不劇,僅自覺下腹隱痛、不適,尚能忍受,取舒適半臥位,給予適宜鎮靜鎮痛治療,使患者無痛舒適。注意有無會陰部劇痛、患者躁動,警惕陰道內切口血腫。本文病例中有2例主訴疼痛較劇、有躁動者,發生陰道內切口血腫,予血腫清除后預后良好。
陰道流血流液術后24~48h陰道內有紗條填塞,一般患者可有陰道流淡血性液體約20~30d,高齡及網片修補患者多見,注意有無異味及色加深、量增多。
導管護理根據術中情況,留置陰道內腹腔負壓引流管,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暢、無菌,觀察引流液性狀、記錄引流量;留置尿管開放2d,q4h夾放2~3d拔管。
飲食與活動術后4~6h進流質、肛門恢復排氣后進半流質,術后3d進易消化普食。強調及早、足量進食,兼顧老年患者消化吸收能力逐年下降特點,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連續評估患者營養狀況,術后第一天復查電解質、血尿常規;及早發現經口攝入不足者、患者有特殊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在術前護理干預后不愿改變者,予靜脈營養支持,滿足術后恢復對各類營養素需求。制定術后活動程序:麻醉清醒后開始主動活動四肢,特別是下肢主動伸曲,2~3次/h;術后24h床邊站立,術后48h下床行走,高齡患者扶行。
會陰護理保留尿管及會陰傷口拆線前,每日兩次洗必太擦洗會陰,視污染度酌增。注意徹底清潔大小陰唇皺褶間的分泌物、肛周及大腿根部污跡,保證會陰護理的質量,以防逆行感染,影響陰道內傷口的愈合。根據奧勒姆自理理論,術后不能達到完全會陰自護的老年患者,擦洗至出院。
在做完陪你進手術以后,良好的護理方法對于新身體的快速恢復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女性在手術之后沒有能夠得到合理正確的護理,很可能會出現術后感染,手術后并發癥等等的情況,而進一步影響到女性的身體健康,對于術后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