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如何治比較好?
2017-05-10 18:29:3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相信所有的女性對于痛經都不會感覺到陌生,凡是到了生理期來臨的時候,小腹部位就會開始疼痛,而有些患者嚴重時,生活和工作都無法正常進行
相信所有的女性對于痛經都不會感覺到陌生,凡是到了生理期來臨的時候,小腹部位就會開始疼痛,而有些患者嚴重時,生活和工作都無法正常進行,所以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幫助緩解痛苦。今天小編就要介紹一些中醫方面的療法,有該癥狀的朋友們就可以仔細的閱讀一下。
1、烏雞白鳳丸。是古書《濟陰綱目》中大小烏雞丸的加減方,由烏骨雞、人參、黃芪、丹參、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甘草、香附、鹿角膠、鹿角霜、銀柴胡等20味中藥制成。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用于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又用于婦女經期腹痛,肢體浮腫,產后體弱,虛汗低熱等,還可用于男子氣血兩虛諸癥。
2、艾附暖宮丸。主要功能是理氣養血,暖宮調經。用于血虛氣滯、下焦虛寒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癥見行經后錯、經量少、有血塊、小腹疼痛、經行小腹冷痛喜熱、腰膝酸痛。
3、姜棗紅糖湯。取紅糖30克,大棗10枚,干姜30克。加水適量,水煎煮沸后10分鐘飲服,每天2次,連續5~7天。可暖宮散寒,適用于寒凝痛經。
4、桂枝大棗湯。取大棗10枚,桂枝10克,山楂20克,紅糖30克。先將桂枝、大棗、山楂水煎取汁,加入紅糖煮沸后趁熱飲服,每天2次。可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于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得熱痛減、行經量少等所致氣滯血瘀痛經。
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哪一些藥物可以用于治療痛經了吧,不過小編需要作出提醒的是,患者在服用之前一定要事先詳細咨詢專業婦科醫生,以免會因為用藥不當而出現一些副作用。另外,還要做好經期護理,千萬不要吃生冷一類的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