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柱五谷理論到主食漫談
2017-06-21 13:55: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陳金柱老師是中醫養生熱潮中的一位名人,他的演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詼諧幽默,受到不少人喜愛。可是,就是從他的演講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
陳金柱老師是中醫養生熱潮中的一位名人,他的演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詼諧幽默,受到不少人喜愛。可是,就是從他的演講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為了進一步辨明真偽,提高大家對中醫理論的興趣。下面小子(筆者自謙一下啦,其實俺就是走進中關村網站的大鳥)不顧水平低微,撰文供大家參考。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斧正。
陳金柱的五谷理論對嗎?
好,謙虛了一通后,下面小子就開噴了。大家先來看看陳金柱關于對五谷解釋的視頻。
在這個視頻中,陳老師提到,根據《黃帝內經》,五谷是豆、大米、粟、小麥、黍。關于豆、小麥、大米這三種主食,好像沒什么爭議。但粟和黍,小子覺得陳老師的說法存在兩個問題,到底是哪些問題呢?先易后難,我們就從字的發音開始說。
陳老師說“黍”念chou 二聲,音“愁”,而且還特意強調了發音,小子記得小時候背《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黍這個字老師教的是讀shǔ,怎么現在變成了chóu呢?到底是俺老師誤人子弟?還是陳老師給弄錯了?
查閱了很多資料,甚至包括康熙字典,小子最還是堅持,shǔ的發音應該是正確的。
除了讀音的問題,還有一點不可理解,陳老師說,粟就是玉米,這個觀點相當雷人。首先,玉米是明朝末年才開始引入中國,到了清朝乾隆、嘉慶兩朝才開始大面積推廣,甚至到了民國初年才被全國的老百姓所熟知。別說《黃帝內經》,絕大多數中醫的典籍恐怕都不會對玉米有什么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