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養生 小滿節氣防熱祛濕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今年的5月21日就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節氣,小滿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天氣逐漸要變得炎熱。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做好防熱祛濕的工作。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祛濕工作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下小滿節氣養生的注意事項吧。
防熱祛濕是養生重點
養生專家告訴大家,從氣候上面來講,小滿機器之后,天氣逐漸轉熱,這個時候的雨水也會比較多。
預示著悶熱、潮濕的夏季即將來臨。此時,大自然中陽氣已經相當充實,也處于一個“小滿”的狀態,所以要在這個好時機抓緊養生,讓體內的氣血也來個“小滿”。根據此氣候的特點,此時養生的重點是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
有句話叫“暑多挾濕”,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
所以其實在這個時候,濕邪早就已經打入到我們人體內部潛伏起來了。
等到大暑時節,濕邪主氣的時候,暑、濕就會內外呼應,使人們陷入濕氣的困擾,從而引發很多問題,比如風濕病、腳氣、痤瘡、婦科炎癥、水腫、肥胖等。《內經》:“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中醫認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勞、失眠、食欲下降、惡心、頭暈等問題都跟體內濕氣淤堵有關,屬于脾失健運,需要在濕氣剛開始時消滅掉。脾主運濕,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濕氣運化出去。所以,此時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健脾祛濕上。
皮膚病易高發飲食要清淡
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而此時也是皮膚病高發期。如若貪涼臥睡,很容易引發濕疹、汗斑等皮膚病。中醫認為,這些皮膚病的發生與天氣悶熱潮濕關系密切,尤以濕重為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在這個節氣,要特別注意防護皮膚病,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的侵害。
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濕除熱作用的食物,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只吃七八分飽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
山藥可算的上是我國中藥里面的上上之品,滋陰又利濕,健脾又補腎。
最好是生吃,熟食藥效減低。冬瓜也可以利水祛濕。食材還包括赤小豆、薏苡仁、綠豆、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蛇肉、鯽魚等;宜多食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品。
祛濕的食物都有哪些
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冬瓜
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結語:小滿節氣過后,天氣會變得非常的熱,所以及時有效的防上火祛濕熱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防熱祛濕的方法除了上文說食用一些祛濕的食物之外,還有很多種,細心的朋友們可以多多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