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太監不容易 揭秘古代殘忍的“閹割手術”
給想當太監者作閹割手術的行家,人稱"刀子匠",在清朝末年北京閹割制造太監的行業中,有兩家壟斷大戶: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和地安門內方磚胡同的"小刀劉"。這兩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他們每個季度給總管內務府送去凈好身的成品小太監160名。當時想把孩子送到宮里當太監的人,首先要到畢家或劉家去"掛舀子",也就是報名。然后經過一連串審查,看相貌,聽言談,試伶俐勁兒等,直到他們認為合格以后才能收留下這些孩子。
愿意凈身入宮做太監的人,必須要由有地位的太監援引,然后憑證人立下"婚書",把自己當成"女人"那樣"嫁"到皇宮里。其中的關鍵是訂立生死文書,并需請上“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系自愿凈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麻煩吃官司。費用自然是要收取的,普通刀子匠的手術費是每閹割一名太監6兩白銀,窮人家大都拿不出,便要立下契約,等孩子進了宮發跡后再逐月回扣。如進宮混得不好,這筆債要一二十年才能還得清。
然后,選上一個好日子——最好在春末夏初,氣溫不高不低,沒有蒼蠅蚊子,因為手術后約一個月下身不能穿衣服。選好了日子之后,要把凈身者關在房間里。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糞便,然后鎖在房里。在這段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有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后的創口,致使傷口惡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過三四天之后,才能讓刀子匠進行實施手術的準備工作。
手術前,操刀者先要問:"你是自愿凈身嗎?"受割者說:"是。"又問:"假如你反悔,現在還來得及!"答道:"決不后悔。"又問:"那么你斷子絕孫,可和我毫無干系吧?"答道:"毫無干系!"例行話問完,擔任介紹人的太監,把《自愿閹割書》循例地再念一遍。在此期間,如果被閹割者表現得不愿意甚至有絲毫猶豫,"刀子匠"都必須立刻松綁,揮手讓欲被閹割者自行離去。如果其態度堅決,就開始動手術。
手術刀是一種呈鐮狀彎曲的利刃,使用時通常并沒有特別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便算是消毒了。然后,主刀者即用手術刀進行切除手術。手術完成后,由兩名刀子匠攙扶被手術的人在房里緩行兩三個時辰后,才允許躺臥。手術后3天內不準喝水,據說由于干渴和傷痛,其間必須忍受非常的痛苦。3天過后才算大功告成,療養需100天左右。
后來非常有名的大太監李連英也是"小刀劉"給做的手術,手術成功后,李連英回家療養了一段時間。這是李連英的媽媽最苦最累的一年,也是和李連英談話最多的一年。媽媽幾乎都是含著淚教李連英怎樣為人,怎樣處世,告誡李連英:打人一拳,防人一腳的事,千萬不能干;自己吃飽了,也要想著別人;但行好事,蒼天不會辜負好心人的;不修這一世,要修你的來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