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練兵時斬首了吳王的兩名妃子是真的嗎?
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樂安人,被后人稱為孫子。是我國早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
孫武生活的齊國內亂不止,等他去了吳國認識了伍子胥,成為好友,當時吳國的局勢也是動蕩不安,兩人便隱居起來,待機而發。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在吳王闔閭身邊得到重用,吳國漸漸繁榮起來。在伍子胥的推薦下,孫武開始幫助吳王攻打楚國,讓楚國幾乎滅亡。
孫武個性嚴謹認真,闔閭曾經下令讓他訓練一支女子軍隊,后來因為宮女們并不聽令,斬殺了吳王闔閭的兩位寵妃,這也體現了他對軍隊管理的嚴肅嚴厲,不懼強權。
但吳王稱霸后,日漸疏于朝政,沉迷酒色,貪圖享樂,并將直言進諫的伍子胥殺死,孫武兔死狐悲,于是退隱朝堂,專心修訂《孫子兵法》。最終因為憂國憂民,長期的郁郁不得志而病逝。葬于吳都郊外。
《孫子兵法》一書,總共大概有五千多個字,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兵書。他內容非常強大,論述也非常精深,后人幾乎沒有可以和他相比較的。
它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后人奉為兵學經典,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軍事史上都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經濟、文化、生產等各個領域廣泛的應用。
孫武和孫臏
孫武的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兵學盛典,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范圍內廣泛的被應用。
公元前512年,孫武被伍員推薦給吳王闔閭,那時候他已經寫成了《孫子兵法》,帶著兵法的他被吳王極力贊賞,從此后孫武在吳國軍隊中大展身手,屢立奇功。
孫武在吳國的三十年,勵精圖治,立下卓越的戰功,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他覺得一場戰爭的勝敗不是由鬼神決定的,而是由政治經濟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正是他在軍事科學方面總結和概括了豐富多面的哲學道理,確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孫臏,出生死亡年月沒有詳細的記載,是我國戰國初期的軍事家,也是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字是因為他曾經受過臏刑而得名。他出生于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附近。受窗龐涓的迫害而被處以臏刑,雙腿因此殘疾,后來無法只能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和齊國大將田忌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其中最著名的戰役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孫臏是孫武的后裔,孫臏和他的弟子所寫的《孫臏兵法》,講述了孫武主要的軍事思想,并且總結了以前的戰爭經驗,給后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理論。著名的“圍魏救趙”就是他發明的。
后來后人又發現了《孫氏家譜》,結合數十個孫氏村莊的合譜,都認為孫武是孫臏的祖父。
孫武練兵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偉大的軍事將領名叫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被后世人稱為孫子,孫武子。是我國早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
在開始孫武把自己的《孫子兵法》獻給吳王闔閭時,闔閭對他贊賞有加,多次詢問孫武的意見,他總是能給出機智多謀的意見,吳王很是欣喜。
有一次吳王贊賞孫武的兵法巧妙,問孫武能不能幫他訓練一支軍隊。孫武自然愿意,吳王又問道:“我宮里的婦女也可以訓練嗎?能否為我訓練一支女兵的軍隊呢?”孫武又答應了。于是,吳王闔閭就將后宮的一百八十人交給孫武,孫武把這一百八十人分為兩組,讓闔閭心愛的兩名妃子分別做兩隊的隊長。剛開始訓練,宮女們覺得好玩,紛紛笑鬧起來,孫武很生氣,又耐心講解了幾遍,宮女們還是笑的前仰后合,闔閭也覺得好笑,想看孫武是如何解決。誰料孫武要軍法處置,并且因為兩位得寵的妃子是隊長,所以直接斬首兩名妃子。
孫武向來嚴謹律己,講究“運兵計謀”,他認為軍隊的管理可以影響作戰的勝敗,而管理軍隊首先要管理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令如山”就是這個意思,他訓練軍隊時十分的嚴厲,就算是闔閭的妃子,他也不會手下留情。正是他這種負責的精神,才能訓練出精良的部隊。
孫武怎么死的
孫武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關于他的死亡一直眾說紛紜,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其中兩個比較讓人們信服的說法。
公元前512年,孫武被伍員推薦給吳王闔閭,那時候他已經寫成了《孫子兵法》,帶著兵法的他被吳王極力贊賞,從此后孫武在吳國軍隊中大展身手,屢立奇功。公元前506年,曾經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占領了楚國的國都,幾乎讓楚國就此滅亡。
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正是他在軍事科學方面總結和概括了豐富多面的哲學道理,確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孫武的一生勵精圖治,屢立奇功,但是關于他的死亡歷史上共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公元前503年,在孫武晚年時期,他的好友伍員被夫差所殺,孫武見夫差不仁,厭倦了世事無常,決定退隱,在吳國專心修訂《孫子兵法》一書,不久后,因為憂國憂民,勞心勞力,又長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終葬于吳都郊外。
第二種說法是孫武見闔閭疏于政事,沉迷酒色,貪圖享樂,屢次進諫,最終觸怒了闔閭,被夫差所殺。《史記》中并沒有記載關于孫武被殺,此說法僅出自《漢書》中,書中說,孫武、商鞅等人都是功業完成后,失去了利用價值,再加上遭受猜忌所以最后被殺而亡。并且沒有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所以對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有待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