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如魯智深者 也屢屢有出乖露丑的時候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金圣嘆在品評水滸人物時,按照自己的好惡給一百零八人定了級別,其中魯智深被定為“上上人物”。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魯智深雖然外貌粗魯,但有禪心,有善念,視功名如浮云,一生致力于扶危濟困。
征方臘,魯智深有擒方臘之第一功,卻不愿還京做官,只圖有個“囫圇尸首”。后于浙江聞錢塘潮至,想起了師父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語,便焚香坐化而去。
《水滸》的第五十七回中,有一首魯智深的出場詩,云:
自從落發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
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
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梁山眾好漢征遼凱旋,路過五臺山,宋江率眾好漢參禪,卻對智真長老說:“智深和尚與宋江做兄弟時,雖是殺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魯智深平生行事歷歷落落,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單打二龍山等等,無不轟轟烈烈,讓人喝彩叫好。
可是,英雄如魯智深者,也屢屢有出乖露丑的時候。
一、在瓦罐寺竟然被崔道成、丘小乙兩個無名鼠輩打得狼狽不堪。
二、梁山攻打東昌府時,魯智深和武松、孫立、黃信、李立等人負責運糧。魯智深早知“沒羽箭”張清飛石打人的手段,卻裝作不知,遠遠見張清來了,只管擔著禪杖大踏步前進,一下子就忘了提防人家的石子。正走之間,只聽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打在頭上,鮮血并流,望后便倒。
三、魯智深到少華山尋史進,聽說史進到華州行刺賀太守被捉,使自告奮勇前去打救。他到了賀太守府上,聽賀太守吩咐放了禪杖,去了戒刀,心中還在想:“只俺兩個拳頭,也打碎了那廝腦袋。”哪料,禪杖、戒刀剛剛放下,賀太守一聲招呼:“捉下這禿賊!”三四十個公差跳出來,魯智深根本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人家綁成了個大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