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太醫真的都是都給皇帝后妃看病的嗎?
清太醫院初設在北京正陽門內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醫院大門懸掛“太醫院”匾。大門前左為“土地祠”,右為“聽差處”。那么在古代太醫院有什么作用呢?
太醫院的功能明清的太醫院,兼具衛生部、總醫院、醫學院和保健局四種功能。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因患瘧疾,服用法國傳教士洪若翰等進的金雞納霜(奎寧)而病愈。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日,法國駐華公使館多德福醫生曾為光緒帝診病開藥。但是,太醫院始終是以中醫中藥為主。
御醫職掌主要八項:侍直、進御、扈從、奉差、儲藥、祭先醫、診視獄囚、施藥等。其侍直,各以專科,分班輪值,在宮中稱宮直,在外廷稱六直。宮直在御藥房及各宮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暢春園、圓明園)值班。扈從,皇帝出巡,御醫或奉旨點用,或按班輪值,都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還給賬房需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醫奉旨前往。還給監獄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醫不一定都能給皇帝看病,給皇帝看病的不一定都是御醫。
考選遷轉太醫院的御醫,來自全國各地,從民間醫生以及舉人、貢生等有職銜的人中,挑選精通醫理,情愿為宮中效力的人,量才錄用。如康熙年間,北京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曾任太醫院吏目一職,其子鳳鳴承襲父業,雍正年間同仁堂供奉御藥房的宮廷藥材,前后八代,一百八十八年。太醫院還設有教習廳,培養醫務人才。經歷六個寒暑,通過考試合格,才能錄用為醫士或醫生。他們的晉升,六年考試一次,成績合格,沒有差錯,一次升補??荚囀馨斯晌挠绊懀缫淮慰碱}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還看重書法。太醫開藥方,要字跡端好。這項人事錄用和晉升制度的優長是:第一,將考選、遷轉限制在院內,調出、調入均少,利于人才隊伍穩定;第二,御醫、吏目、醫士等采取考試方式選拔,擇優錄用,利于業務水平提升。
太醫的薪資待遇如何
薪資待遇太醫院的院使月銀三兩,左右院判、七品御醫均月銀二兩二錢,吏目、醫士月銀一兩五錢。雍正元年(1723年)規定:醫士月給公費飯銀一兩五錢、米九斗。而一個普通太監月銀二兩,可見御醫的俸銀是偏低的。
御醫治病《明史·職官志》記載,給皇帝看病六要:一要組成班子,院使、御醫和內臣三方共責,相互監督。二要會診,共同診斷。三要共同選藥,聯名封記藥劑。四要共同監視煎藥。五要共同嘗藥,就是每二劑合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醫、內臣先嘗,一份進御。清朝比明朝嘗藥更為嚴格:一器由御醫、院判、內監依次嘗藥;另一器進御。六要脈案方劑存檔備查。
藥房設藥庫儲存藥材。藥材按定例給價,由藥商采辦,內藥房醫生切造炮制。清宮藥房名目繁多,如御藥房、壽藥房、東藥房、西藥房、內藥房、外藥房、乾清宮藥房、武英殿露房、長春宮藥房、永和宮藥房等。有儲藥、煎藥、配制藥品等職能。
名醫多非御醫,御醫多非名醫。清代醫學,重于考據,沒有解剖學??滴醯鄣娜梭w解剖學著作,尚不能出版,遑論他人?名醫王清任夜間解剖死刑者尸體,參證獸畜,著《醫林改錯》,為中國人體解剖學開山之作。后唐宗海推廣發揮,著《中西匯通醫經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