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詩 中國古代史上最神秘的預言!
預言,即預測將來發(fā)生之事的論斷。這種事說起來十分的離奇。但是有時候,我們通過對那些讖語進行解答時,會發(fā)現(xiàn)許多奇怪的東西。
中國北宋之時也有一個大預言家,他十分準確地預測了以后歷史發(fā)展的進程、變化,而且十分準確。他就是北宋的大哲學家邵雍。那么,他是通過什么方式預測的呢?邵雍采用了很隱晦的詩篇來表述,詩篇名為《梅花詩》。《梅花詩》一共十首,每首寫一個朝代。十分準確地預測了邵雍身后近千年的歷史更跌,直至近代。且看第四首: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畢竟英雄起布衣。此句預言:元末群雄并起,最終將由貧民出身者獲得天下寶座。
元末群雄有:劉福通(神棍)、徐壽輝(布商)、陳友諒(文士,徐壽輝部將)、方國珍(鹽商)、張士誠(鹽商)、朱元璋(赤貧)。
朱門不是舊黃幾。黃幾為皇都及皇城附近的地方。此句預言:朱家天下不用舊京城(北京),也不用舊朝制,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建都南京,開國后廢除宰相,改以六部大學士,咨理朝政,重科舉,定律法,大興水利,吏治清明,并注意衣冠禮儀,與元朝相比,煥然一新,四海興隆。
飛來燕子尋常事。此句預言:燕王起兵,雖篡奪皇位,但不致于天下大亂,也不致于改朝換代,仍是朱家天下。“尋常事”意思是和往常一樣,朱家天下并未發(fā)生重大改變。
開到李花春已非。春天開花的果樹很多,而當李花開時,春天就要結(jié)束了。此句預言:當“采花大盜”李自成起義時,將是明朝的末期了。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吳三貴引清兵入關,諸室皇子逃到江南,在一些忠臣擁護下,雖仍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正如此預言:明朝氣數(shù)已盡,無力回天矣!十九年后,南明三王相繼滅亡,明朝告終。
李花同時隱喻:李闖王將是“采花大盜”,到處奸淫民家婦女,干盡傷天害理的事。
第四首詩預言:
元朝滅亡后,將由布衣起家的英雄爭得天下。朱家王朝建都新城,采用新制,雄才大略,大力整頓后,朝政將煥然一新。明朝中雖有燕王之難,但只是家變,改朝不改姓,不足驚奇。而當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占北京,就大禍臨頭了,明室歲月不多了,所謂“春已非”。
假如有人認為是巧合或牽強附會,再看第五首: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胡兒騎馬走長安”一句指崛起于東北的滿清入主中原。明末,社會動蕩,李自成奪取天下后,立足未穩(wěn)。把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出于私利,投靠了滿清,并引清兵入關。當時的滿清,精干強盛,入關后,勢如破竹,一統(tǒng)明末的殘局,于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國。清朝前期,國勢大興,文治武功都非常強盛,千古一帝康熙,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平定了各種內(nèi)亂外侵,使中國的版圖空前的擴展。另外,自清代開始,與海外開始進行較大規(guī)模地通商,開辟港口,正所謂“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個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像洪水一樣席卷半個中國,歷時達18年之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洪水的洪字暗示了洪秀全。終于在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黎元洪被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都督,袁世凱死后又成為總統(tǒng),清王朝徹底滅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個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一句是說,清朝最終的前景(清光)還應該向“漢中”也就是革命起義成功的武漢。
那么,在這些預言,是否就是后人的杜撰呢?畢竟,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后人都可以附會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