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古代的謚號廟號年號 傻傻分不清楚

      2016-12-14 15:38:0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之前筆者和一個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年號、謚號、廟號的話題,朋友說他一直弄不清楚這幾者之間的不同,并且經常混淆,他還告訴我,類

      之前筆者和一個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年號、謚號、廟號的話題,朋友說他一直弄不清楚這幾者之間的不同,并且經常混淆,他還告訴我,類似像他這種情況的還不少,通常要閱讀歷史類的書籍,以上這幾個詞語肯定是繞不開的。因此,他建議我能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做個簡單的科普。

      1、謚號

      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官方根據他生前事跡、道德休養等情況,給予其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也就是謚號,相當于一個人的蓋棺定論。

      周朝時,天子、各國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謚資格;漢朝規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謚資格;唐朝規定職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謚資格;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謚號,則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私謚,與朝廷頒賜的不同根據國學大師王國維等人的考證,謚號制度的形成,應該起源于西周中期,這種觀點也得到學界的廣發認可。

      謚號一開始只有“美謚”、“平謚”,通常表示后人對先人功績的懷念“惡謚”的開始主要源于周厲王在位期間的倒行逆施死后而被謚為“厲”。

      并且從此以后,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確的謚法,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為了達成將謚法作為以禮教褒貶人物、挽救社會風氣的目的,編寫了《謚法解》一書,這本書也成為后世謚法施行時的重要依據。

      到了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秦始皇統治時期,他認為這種“子議父、臣議君”的行為大逆不道,因此廢除了謚號;漢朝開始又重新興起,并且逐漸規范;明清時,謚號管理由禮部負責。

      下面說一說和謚號有關的趣事:

      魏明帝曹睿在世時,就迫不及待的自稱為烈祖明皇帝,被后世所嘲笑,按照規矩,謚號只有死后才能獲得。

      南陳被滅之后,后主陳叔寶被俘虜回了長安,于公元604年去世,由于他做皇帝時候的荒唐表現,被當時的皇帝楊廣定謚號為“煬”(著名的惡謚,昏君的代名詞),楊廣繼承時的大隋王朝,強盛繁榮、威震四方,到他臨死前,大隋王朝在各路義軍的風起云涌下,已經是落日余暉,離滅亡不遠了,因此他也被唐朝定了謚號為“煬”,得以與南齊東昏侯、陳后主、金朝海陵王等昏君其名,不知道這位文采絕佳、風姿不凡的帝王知道也得了這么個謚號之后有什么感想。

      南宋時,大奸臣秦檜死之后,被朝廷賜予了“忠獻”的美謚、贈予了申王的爵位。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謚謬丑。算是符合這位大奸臣被千古唾罵、石像還跪在西湖邊風波亭中的歷史地位,后來秦檜的后人到此還和文人袁枚有一副對聯:“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奸臣之名、連累后人,讓人唏噓不已。

      明朝時,文壇領袖、內閣首輔李東陽臨死前遲遲不肯閉眼,身邊人都很詫異,這時候他的老同事、另一位名臣楊一清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朝廷已經為他定了“文正”的謚號,聽到這個消息后,李東陽激動的要跪下來給楊一清磕頭,可想而知“文正”這一謚號對士大夫來說是多么的珍貴(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得謚號為“文正”,從此以后這個謚號成了文人士大夫畢生最高的追求)。

      清朝時期,謚號的擬定具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和流程,曾國藩因為其平定太平天國、推動洋務運動等一系列卓越的功績,死后被定謚號為“文正”(整個清朝,也只有八個人獲得)。另一位名臣張之洞知道之后,對其他人說,連曾國藩都能得“文正”這樣的謚號,我死后看來也差不到哪兒去,結果是,他死后只得了個“文襄”的謚號,別說“文正”了,連李鴻章的“文忠”都比他的謚號高十多個級別。看來人有的時候自我感覺還真不能太良好!

      2、廟號

      廟號,指君主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起源于商朝,除了秦始皇時期,廟號被廢止過,歷朝歷代都沿用,和謚號最顯著的區別是廟號只屬于君主。

      廟號和謚號的區別,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更加清晰了:

      劉邦,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劉徹,謚號:孝武皇帝(為了表示以孝治天下,漢朝皇帝的謚號里通常都加一個孝字);廟號:世宗。

      經過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刪減和重新擬定,西漢皇帝里真正有廟號的只有四個: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皇帝劉恒、世宗孝武皇帝劉徹、中宗孝宣皇帝劉詢。可見早期廟號的嚴格。(劉秀,謚號:光武皇帝;廟號:世祖),通常開國的才能叫祖。光武帝雖然沒有改朝換代,但是他這個皇帝位置并不是祖先給的,而是靠自己打下來的。

      廟號早期都是一、兩個字,并且只有成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擁有,到了魏晉南北朝開始,隨著天下動亂、禮樂敗壞,廟號也跟著泛濫了。

      許多割據一方的小國的創建者都稱祖叫宗,如后趙、前秦、西秦、前燕等等。

      唐朝以前對過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宣帝、漢明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成了各種褒義詞的堆砌,因此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朝代的創立者廟號叫太祖比較普遍,緊接著是太宗,后面許多皇帝的廟號相應的也要結合他們在位時候的表現。

      明成祖朱棣原先的廟號叫做太宗,在嘉靖皇帝時候被改為成祖,以此贊揚明成祖開創了小宗繼承大統的先河(本來帝統屬于建文帝一脈)。嘉靖皇帝本人的廟號是世宗,因為他也是藩王宗室繼承大統的開創者(明武宗正德皇帝死后無子,嘉靖皇帝是他的堂弟)。

      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因此他的廟號是世祖;而康熙大帝由于做皇帝時的成績太過出類拔萃,廟號被尊為圣祖。

      3、年號

      年號和前面的謚號和廟號相比,起源則最晚,是漢武帝時候創建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叫做建元。

      此后的皇帝登基,一般會下詔書從第一年的年中,或者第二年開始改元,并且更換年號。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也就是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的年號不是唯一的,使用年號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她使用了十八個年號。

      年號在中國民國建立時候被正式廢止,改用“民國紀年”,所以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年號是“宣統”,至于袁世凱同志稱帝用的那個年號“洪憲”則不被后世所承認。

      通常大一統時期,年號相對都有規律可尋,而類似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分裂時期,政權眾多,各有各的年號,非常混亂。

      帝王選取年號通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

      漢武帝一次打獵時候捕獲了一只一角獸,因此改元為“元狩”,一方面為了紀念這次打獵活動,另一方面昭示著要對匈奴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狩,有對外征伐之意)。

      光武帝劉秀從登基開始,年號定為“建武”,由于當時天下割據政權眾多,代表著他開始馬不停蹄用武力統一天下的意思。

      公元233年,正月二十三日,位于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亦名龍陂之稱)的水井中有青龍出現。二月六日,魏明帝親自到摩陂觀龍,并改年號為“青龍。”

      公元280年四月,晉武帝消滅吳國,一統天下,改年號為“太康”,以紀念天下的一統。

      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肆滅佛之后,在親信大臣崔浩的建議下,信仰道教,又在首都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并親受符箓,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隋煬帝楊廣登基之后將年號改為“大業”,以此向世人昭示自己要做出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他在位期間營建東都、修隋朝大運河、開創科舉制度、巡視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最終自己也被滾滾的農民起義浪潮所吞沒,年號也成了他諷刺。

      女皇帝武則天是個年號控,遇到點事情就想換個年號,用過的著名年號有:“天授”(剛登基時候的年號)、“長壽”(表達自己期望長壽的愿望),“萬歲通天”(紀念洛陽新明堂建成)、“長安”(紀念自己從洛陽返回長安大明宮)。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候曾經使用過“乾德”的年號,是宰相趙普負責起的,不久后蜀被滅,一批宮女被送入宮中,宋太祖偶然看到一名宮女用的銅鏡上面刻有“乾德四年”的字樣,他很納悶,因為剛用這個年號不久,怎么一下子出來一個幾年后造的銅鏡呢?召集大臣詢問,趙普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學士竇儀這時候告訴宋太祖,前蜀后主王衍曾經用過這個年號六年,引得宋太祖感慨道宰相必須用讀書人來當,臊的那位自詡“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抬不起頭來。

      南宋高宗趙構為金人所逼,在江浙一帶到處逃竄。公元1131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燃起了光復江山的雄心壯志,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并改年號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從明朝開始,除了兵敗被瓦剌俘虜過的明英宗有兩個年號(即“正統”和“天順”,果然歷經波折、后來復位的明英宗老實了很多,從年號中就能看的出來,做事情要順著天意,不再像著年輕時候那般輕狂隨意了)。

      其他所有的明清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洪武、永樂、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因此稱呼起這些皇帝來通常都用年號代替。

      弄明白謚號、廟號、年號的含義之后,對于我們平時閱讀歷史書籍、觀看歷史類影視作品都有一定的幫助,也能夠讓我們在腦海里對一些歷史事件的記憶更加的明確化、條理化。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激情五月综合网|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综合网在线观看|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 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99综合电影在线视频好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欧美久久天天综合香蕉伊|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色综合|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