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卻被多情誤 李后主為何不得善終?
公元九七八年七月七日,在汴京過了兩年多以淚洗面生活的南唐李后主,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四十二歲生日。不過,宋太宗趙匡義并沒有為這個他設宴祝賀,而是命手下人端給他一壺鴆酒。李煜一看那特制的酒盅,便知自己死期已至,遂面對朗朗星空,一邊望著漸漸靠攏的牛郎織女星,一邊在淚光里吞下了全部的毒酒。豎日晨,李煜毒發身亡。一個可憐的亡國之君,終于沒能在宋太宗的臥榻之旁,求得一個茍延殘喘的機會。
一般人認為,李后主之所以不得善終,主要是他原本就沒有什么治國才能,又適逢南唐已呈江河日下之勢,國勢頹敗無可挽回,而他卻又偏偏不識時務,主動求降,待到宋將曹彬攻破金陵后,才勉勉強強地向宋朝稱臣,一副委曲求全的樣子,讓宋太宗看了很不舒心。而且,國破家亡之后,李后主又不學當年的劉阿斗,還念念不忘自己當皇帝時的奢華生活,經常寫一些懷念故土的詩詞,把自己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這讓疑心病本來就很重的宋太宗更是惱火,以為這小子還想謀求秋后算賬的復辟機會,遂賜上一杯毒酒,將他鴆殺了事,從而徹底解除了心頭之患。
其實,以李煜的那點本領,一個好端端的國家都保不住,還想臥薪嘗膽,重整河山,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李煜的悲劇,看起來好像是缺乏治國雄才、深謀遠慮的思想悲劇,缺乏審時度勢、靈活多變的生命悲劇,而在本質上卻是浪漫天性的性格悲劇,是角色錯位的命運悲劇,說穿了,也是一種文人治國的悲劇。因為李煜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而已,多愁善感是他的拿手好戲,唱歌跳舞是他的保留節目,寫詩作畫是他的生命愛好,當然,間或也還需要一些美女歌伎之類的對生活做些必要的調劑。因此,對他來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如何將浪漫進行到底,而決不是什么經世治國。對上要不負先輩創下的基業,對下要不負千萬民眾的厚望——這些對他都太遙遠了。
李煜自幼聰穎,藝術才情自然是毋庸置疑,但他骨子里卻又憂愁怯懦,經常滿腦子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懷想,是一個天生的浪漫騎士式的人物?!伴喪烙鷾\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蓖鯂S在《人間詞話》中就曾如此寫道,我以為,這是對李煜個性最為精辟的概括。為何這樣說呢?我只舉一例即可說明。李后主十八歲時便與周宗女兒娥皇結婚。娥皇美貌多情,通書史,善音律,能歌舞,李煜與她相愛甚深??墒牵瑩赌咸茣酚涊d:婚后不久,娥皇病重,后主便與娥皇的妹妹(即小周后)眉來眼去,有時甚至還在皇后的病榻后摟摟抱抱。有一回,可能是響聲太大了吧,娥皇就有氣無力地問:“可是妹妹在里面?”小周后無處可躲,只得硬著頭皮說:“已經在這里很久了?!睔獾没屎蟛铧c當場斃命。李煜干這事時可能并沒想到要傷害皇后,只是浪漫起來也就情不自禁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崩铎弦岳寺蔫T就一生慘劇,同時又以浪漫之心成為一代詞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今天,當我們讀著這些詩句,多少還能感受到那顆涉世雖淺卻用情極真的悲苦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