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之后出現嘔吐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感冒發燒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身體受涼,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體質變弱導致的。但是有些朋友在發燒的時候容易出現嘔吐拉肚子的現象,很難受的感覺,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嚴重,我們應該怎么去處理?并且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具體的來為大家解答一下。
嘔吐是指將胃及腸內容物從口腔強力逐出的動作,嘔吐前一般都有惡心及干嘔。所謂腹瀉是指在原有大便習慣的基礎上,排便次數增多,不成型,呈不同程度的糊狀、水樣或伴膿血,也有部分含有脂肪。急性發熱伴有嘔吐、腹瀉多見于胃腸道傳染病或急性食物中毒,均有進食不潔食物史,但由于病變累及的部位不同,除發熱外,可能僅有嘔吐或腹瀉癥狀,僅有部分病人同時存在嘔吐與腹瀉。其它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嘔吐、腹瀉則很少急性發熱。
(1)急性細菌性食物中毒:嚴格地講,急性細菌性食物中毒屬于急性胃腸炎,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急性胃腸炎。因為本病是進食被細菌或其它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所以發病前1~2日均有食用可疑食物史,且往往有同席多人或在同一單位(集體就餐)的集體發病。臨床表現因污染食物的病原體不同略有差異。本病潛伏期大約8~24小時,起病急驟,常伴有寒戰、發熱,但熱度相對不是很高,在發熱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癥狀。有的病人以嘔吐為主,大部分病人以腹瀉為主,少數病人又吐又瀉。大便一天數次至十數次或更多,大便因病原體的不同可呈不同的形狀,如水樣、糊樣,綠色或深黃色,還可混有部分未消化食物及少量粘液,偶帶膿血。根據進食不潔食物史及其癥狀,對本病不難做出判斷。對低熱,腹瀉程度很輕,可不必特殊處理或自服黃連素或其它止瀉藥。如嘔吐、腹瀉頻繁,機體大量丟失水分及電解質,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予以補液、對癥治療和病因治療。
(2)急性細菌性痢疾:與年齡無關,好發于夏、秋季,易形成流行。病人一般都有痢疾接觸史或進食不潔食物史。潛伏期1~2天,多以畏寒、發熱急驟起病,并有腹痛、腹瀉,每天排便數次至十數次,腹瀉的典型特點是有里急后重感,據此可與其它原因引起的腹瀉相鑒別。輕癥者很少伴有嘔吐,重癥者可出現惡心、嘔吐。大便開始時呈水樣,以后逐漸變為膿血便,每次量均很少,為鮮紅色或粉紅色。腹痛多局限于左下腹、有壓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細菌性痢疾中有一型稱為中毒性痢疾,以兒童多見,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都很重,由于脫水,很快就可出現休克。細菌性痢疾屬于傳染病,需進行隔離治療,故若懷疑本病,請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3)其他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的腸道傳染病還很多,如較嚴重的有霍亂、副霍亂、傷寒等,病情較輕的有病毒性腸炎、阿米巴痢疾等,但相對較少見。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產生嘔吐時候并不一定是因為感冒,但是嘔吐的情況比較的嚴重的時候會是我們的身體變得很熱,造成發燒的情況,是因為我們飲食的過程中食物的不衛生導致腸胃中毒的表現,所以我們出現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是需要送醫進行檢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