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癥狀 心肌梗塞的前兆
近幾年我國的死于心肌梗塞的人成上升趨勢,心肌梗塞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前兆提示的。只是人們都太大意疏忽了,導致結果令人悲痛。心肌梗塞主要以預防為主,發生時間快而短,小編今天就說一下心梗的癥狀有哪些?心肌梗塞的治療怎么做?心肌梗塞原因有哪些?
心肌梗塞的前兆包括
一、夜間或休息時胸痛
休息的時候或者夜間感覺到心前區疼痛時,這些都是心梗發作的先兆。
二、心絞痛癥狀加重
若心絞痛癥狀逐漸加重,或胸痛次數比以前頻繁、程度越來越重、范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癥狀,不能有效緩解時,也要警惕“心梗”出現。
三、無明顯誘因的胸痛
既往雖患有心絞痛,均能找到明顯的誘發因素,如勞累、激動后等,但如今在沒有明顯誘因的安靜狀態下,也有胸痛癥狀出現,并伴大汗淋漓、嘔吐、惡心等情況時,需及時就醫。
四、突然的心慌憋悶
若出現以前未有過的胸悶、乏力、心慌等癥狀,并且逐漸加重的趨勢,請立即到醫院就診。
五、與勞累有關的其他部位疼痛
軀體疼痛的現象與勞累、激動等有關聯,有可能出現上腹痛、牙痛、下頜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況,也要加以重視。
心肌梗塞的癥狀
心肌梗塞的癥狀是什么?多數病人在發病前收日致數周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初發型心絞痛或原有的心絞痛加重(惡型心絞痛)為最突出。
其癥狀為
1、疼痛是最先出現的癥狀,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多無明顯誘因,常發生于安靜時,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
有一部分病人感覺不到疼痛,從開始就表現為休克或者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在上腹部等急腹癥,部分病人疼痛在頸部等位置,被誤診為骨關節痛。
2、全身癥狀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體溫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過39度,持續約一周左右。
3、胃腸道癥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重癥者可發生呃逆。
4、心律失常見于75%~95%的病人,多發生在起病1~2周內,而以開始24小時內最多見,可伴有乏力、頭暈、昏厥等癥狀。
5、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壓下降常見,未必休克。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仍低于10.67kpa(8mmHg),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每小時《20ml),神志遲鈍、甚至昏服者,則為休克表現。休克多在起病后數小時~1周內發主。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
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并加強入院前處理。治療原則為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
1.監護和一般治療無并發癥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
無并發癥患者3天后逐步過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飯、大小便及室內活動。一般可在2周內出院。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患者臥床時間及出院時間需酌情延長。
2.鎮靜止痛小量嗎啡靜脈注射為最有效的鎮痛劑,也可用杜冷丁。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者可給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調整血容量入院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面積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后必須盡快做出診斷,并盡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1)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在有急診pCI條件的醫院,在患者到達醫院90分鐘內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擴張的情況下,對所有發病12小時以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應進行直接pCI治療,球囊擴張使冠狀動脈再通,必要時置入支架。
急性期只對梗死相關動脈進行處理。對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論發病時間都應行直接pCI治療。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盡可能到有pCI條件的醫院就診。
(2)溶栓治療如無急診pCT治療條件,或不能在90分鐘內完成第一次球囊擴張時,若患者無溶栓治療禁忌證,對發病12小時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進行溶栓治療。
常用溶栓劑包括尿激酶、鏈激酶和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等,靜脈注射給藥。溶栓治療的主要并發癥是出血,最嚴重的是腦出血。溶栓治療后仍宜轉至有pCI條件的醫院進一步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應進行溶栓治療。
5.藥物治療持續胸痛患者若無低血壓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藥物支架患者應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應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療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靜脈注射3~5天。
對無禁忌證的患者應給與ß阻滯劑。對無低血壓的患者應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ACEI),對ACEI不能耐受者可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
對β受體阻滯劑有禁忌證(如支氣管痙攣)而患者持續有缺血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快速心室率,而無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調及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下,可給予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卓。所有患者均應給與他汀類藥物。
6.抗心律失常偶發室性早搏可嚴密觀察,不需用藥;頻發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時,立即用利多卡因靜脈注射繼之持續靜脈點滴;效果不好時可用胺碘酮靜脈注射。室速引起血壓降低或發生室顫時,盡快采用直流電除顫。
對緩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可安置臨時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處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可給予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美托洛爾、洋地黃制劑或胺碘酮靜脈注射。
對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復。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療,肺水腫時應吸氧,靜脈注射嗎啡、速尿,靜脈點滴硝普鈉。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靜脈滴注,如能維持血壓,可在嚴密觀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鈉。
藥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持下行直接pCI,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于pCI,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8.出院前評估及出院后生活與工作安排,出院前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發現有癥狀或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和嚴重心律失常,了解心功能,從而估計預后,決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療,并指導出院后活動量。
出院后2~3個月,可酌情恢復部分工作或輕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復全天工作,但要避免過勞或過度緊張。
9.家庭康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醫院度過了急性期后,對病情平穩、無并發癥的患者,醫生會允許其回家進行康復治療。
(1)按時服藥,定期復診;保持大便通暢;堅持適度體育鍛煉。
(2)不要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和避免吃得過飽。
結語:心肌梗塞很可怕,我們只能在日常中做好預防工作。男性同志少喝酒、抽煙等不良嗜好,都要注意按時就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不要吃的太油膩,保持營養均衡。要做到少食多餐,抽點時間多做點體育鍛煉,保護好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