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的8種典型表現
強迫癥的8種典型表現
強迫癥的8種典型表現
1、怕病類:以為自己得了癌癥
怕病,總擔心自己可能得了某種病,這樣的強迫癥患者也不少。前段時間,有一個從外地到廣州經營的35歲的老板,就總懷疑自己得了癌癥。坐著想,站著想,躺著還想,想到后來不停地去醫院檢查自己是不是得癌癥了,醫生一看,體溫正常,各項指標都沒問題,建議他來看心理科。經過治療,目前已經開始好轉。
2、恐懼思維
強迫思維的患者,令其恐懼的思維往往稀奇古怪。有的人看到水珠圓形的東西就害怕,感覺會給他帶來災難。有的人則是害怕某些數據。
專家曾接診過一個病人,他是裝修工人,很害怕別人打開瓶子,他感覺打開瓶子后,自己會被吸進瓶子,特別是蓋上瓶蓋的動作讓他更抓狂,他會感覺自己已經給封起來,釘死了。
28歲的小玲,第二個孩子已經兩歲多了,還總是說自己患有產后抑郁癥。每次在新聞中看到有人死傷等血腥事情,就會想象成這個死者是自己兒子,越想越真切,還擔心自己會拿刀把兒子砍成一塊一塊。看到家里買來的肉,還會聯想是豬肉還是人肉,不斷詢問老公。她的恐懼思維讓家里人相當痛苦。
3、數數類:無限大到底是多大?
一位男學生,一天打電話給專家,說:“救救我,我已經沒辦法了,有件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無限大到底是多大?無限小又是多小?”他認為整個社會應該都是清晰明白的,一點點模糊都受不了。
4、咬住一句話不放松:從早問到晚,就為一句話
女演員小范長得很漂亮,但是就因為聽到別人的一句話,說她鼻子不夠挺,從那以后她滿腦子都是鼻子,還跑到醫院門診問醫生:她的鼻子挺不挺,難不難看。醫生說不難看的,她出去了。走到門口又放心不下,為了等別的病人就診,她足足等了4個小時,又進來,還是問醫生:我的鼻子難不難看?走到醫院門口的公交車站,又折回來問。晚上,不知道怎么讓她打聽到了醫生的住址,特地等在小區門口,看見醫生走出來就說:最后再問一聲,我的鼻子這樣不難看吧……
5、做飯類:一定要先放鹽
44歲的余姨,對所有的家務活都制定了量化、公式化標準,而且要求家里人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執行。有一天中午,家里煮海鮮面條時,老公沒有按照要求先放鹽再放味精,她馬上暴跳如雷,指著老公的鼻子哭鬧說這樣面條肯定不好吃了,味精肯定有毒了,以致最后面條煮干了,她仍不依不饒,不肯吃東西。
6、關門類:門窗、水龍頭到底有沒有關好
走到小區門口處突然不能確認自家門窗是否鎖好,于是回去檢查;總是懷疑自家的煤氣或者水龍頭到底有沒有關掉……為了確認類似的細節,強迫癥患者能花上好幾個小時。有位女病人,33歲,住在5樓,出門才走到4樓,突然覺得不放心,好像沒把門鎖好。她回去看過,下到一樓又覺得門沒關,結果上上下下跑了10趟,花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
7、動作儀式類:坐凳子、上廁所都有儀式化動作
一個23歲的女孩,是一位重度強迫癥患者。無論干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標準動作:把水杯放在家里的茶幾上,方形杯子的邊角一定要對齊茶幾上鑲嵌的牙線,而且不能壓線;她的凳子從來不用手拿,怕臟,坐下去必須符合程序,先用腳鉤到固定位置,然后左走幾步右走幾步,坐下去凳子還不能挪動,否則重來;疊被子要1個半小時,一定要先左手再右手,再滿足她心目中的規定動作細節,其實最后被子疊成什么樣她并不管;去廁所也是儀式化的動作,上趟廁所可能要1小時。
8、“潔癖”類:一天洗掉3塊肥皂
50多歲的張姨,對身體的清潔已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手一拿過東西馬上就要洗,一天可以洗掉3塊肥皂。她一雙手經過長年反復頻繁清洗的“折磨”后變得慘不忍睹,多處完全脫皮發炎。不僅如此,張姨強烈要求老公也要這樣做,如果老公不肯,張姨就會感覺老公很臟,不肯與他同床。老公始終不能消除張姨頑固的想法,最終忍無可忍,向法院提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