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紙這樣用不易得痔瘡
手紙怎么用不容易得痔瘡呢?痔瘡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病對于人來說比較尷尬,那么,男女得了痔瘡怎么辦呢?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痔瘡呢?痔瘡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手紙怎么用不易得痔瘡?
99%的人都不懂正確的擦屁股,痔瘡全是擦出來的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且飲食習慣不正常,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下衍生了一種普遍的普遍的文明病痔瘡。
這雖不是緊急病癥,卻讓人坐立難安,且往往難以啟齒的關系而延遲就醫。你相信嗎?擦屁股的方式,也是影響痔瘡的一大主因。
有研究顯示,上完廁所后將衛生紙折迭2次(即4層)擦屁股的人,患痔瘡的機率遠遠小于只折迭1次(即2層)的人,前者患痔瘡的機率甚至降低了高達17.53%!
這是因為,當使用折兩次的衛生紙擦屁股時,衛生紙此時的厚度對于肛門周圍的微血管來說,相當于一個柔軟的「床」。而這種厚度也會對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促進微循環,將痔瘡扼殺在搖籃中。
現代人生活節奏過快,往往不會很認真地擦屁股,而這也會導致微血管循環不暢,引發痔瘡。正確擦屁股的方法應該遵循一蘸二擦三轉的原則。
一蘸
將衛生紙迭成若干層后垂直輕壓到肛門上。
二擦
不必說了吧,大多數人都會這個,只是女性朋友要記得,擦的時候應只能向后擦,免得造成感染。
三轉
因為肛門周圍是褶皺,所以需要用衛生紙仔細擦凈,通常兩個半圈可以擦完一遍。
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外,許多痔瘡都是不注意如廁小節所「養成」,養成以下幾個好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一、擦改揉
絕大多數人揩屁股都是用紙「生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用紙「螺旋狀的揉搓」。
肛門褶皺多,「擦」很難擦干凈,隱匿在褶皺中的細菌長期炎性刺激,不僅會讓人經常感覺肛門熱辣灼痛,而且很容易誘發痔瘡。
改變這個錯誤的小習慣只需要30秒,但是卻能大大降低痔瘡的發生幾率,特別是女性,一定要從前往后揉搓,而蹲廁所的時間若太長時尤其要注意,這時候肛門水腫,更不能用紙使勁兒擦。
二、冷鹽水沖洗
很多人便后用溫水洗洗,這是值得提倡的好習慣,但更建議大家用冷鹽水洗(配備比例:半盆水,250克鹽),對預防痔瘡很有幫助。
大便后肛門充血嚴重,用冷鹽水洗一來可以消炎抗菌,二來能夠消腫,緩解充血狀態。
肛門本來就是有菌狀態,這里的細菌是「益生菌」,過于乾凈反而會引起菌群失調,糾正起來更麻煩。
三、入廁不超過5分鐘
幾乎所有的痔瘡病人都有坐在馬桶上看書看報習慣,如果能將大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至少可以減少7成痔瘡的發生。
如果在5分鐘內解不出來,就起身過1個小時有便意的時候再去。
人在處于蹲位和坐位時,肛門位置最低,承受的壓力也最大,直腸靜脈長時間充血,很容易形成靜脈團誘發痔瘡。
四、定時排便
養成每天定時定點排便的習慣,對預防痔瘡也非常關鍵。每天在同一時間想著「要排便」,不到半個月就可以形成規律。
另外,便意非常寶貴,請大家一定要珍惜,有了便意馬上就去。如果經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事耽擱一下,便意就會不見了。
五、多做提肛運動
痔瘡說白了就是肛墊下移造成的,有事沒事多做做提肛運動,對預防痔瘡簡便有效。
痔瘡發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內痔和外痔,而這兩種痔瘡又由于病因和癥狀的不同,治療的方法也是各異。
一、內痔
1、腸風下血
癥狀
由于熱邪居于腸胃,導致血熱妄行,滲入腸間,會出現大便帶血,肛門無腫痛,但可能會伴有瘙癢。體內有熱邪,因此舌紅,苔薄白或黃。
治療
這一類的痔瘡,是由于腸道有熱,所以主要的治法是清熱涼血。生地黃、牡丹皮、玄參和紫草等藥物都有很好的清熱涼血之效。
2、濕熱下注
癥狀
腸道受到濕邪和熱邪的共同作用,導致大便帶血,且血量較多;肛門灼熱,常有腫物外脫,但可自行收回。體內濕熱,導致舌紅苔黃。
治療
對于濕熱下注引起的痔瘡,應該著重于清熱利濕止血。黃連、黃芩、地榆、赤芍都是很不錯的清熱藥物,患者可配合外用的化痔栓。
3、氣滯血瘀
癥狀
氣運行不暢,血液瘀滯,氣滯和血瘀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腸間,因此這類痔瘡患者一般都會感到肛門的墜脹腫痛,肛內有腫物脫出,肛緣有血栓,觸痛明顯。體內血瘀,舌質會呈現出暗紅,舌苔發黃。
治療
這一類痔瘡主要是由于氣血的運行失調,因此要以理氣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川芎、元胡、莪術、郁金都是具有行氣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患者可以在藥店配制止痛藥,并外用痔瘡膏。
4、脾虛氣陷
脾氣虧虛,導致氣的升舉無力,人體的臟器就會出現脫垂,肛門也變得松弛,痔核脫出無法自動縮回。由于氣虛,這類人會顯得面色蒼白無光澤,氣少懶言;脾失健運,則會出現食少便溏;舌頭顏色會比較淡,舌苔薄白。
治療
脾虛氣陷之人應該著重于補中益氣,以達到升陽的目的。人參、黃芪、茯苓、山藥都有益氣健脾的功效。
預防
說到底痔瘡還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所以要預防痔瘡的發生,就應該從改變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做起。
痔瘡的形成原因
一、病理病因
病理: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常見的一種。常因排便時用力過猛,劇烈活動或用力咳嗽使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外滲到結締組織內,成為血塊,在肛門部皮下生成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大小不等,位于肛管內或肛緣外。
腫塊初起時較軟,幾天后變硬,這時可以用痔瘡膏外敷。如未發炎,腫塊可在3--4周內完全吸收消散,不留痕跡;如反復發炎,腫塊內結締組織增生,可變成結締組織外痔;如發生感染,可生成膿腫。
常因便秘、排便用力過度、抬舉重物、用力咳嗽、分娩等使痔下靜脈叢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二、解剖學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
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三、遺傳關系
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四、職業關系
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
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五、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
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六、肛門靜脈壓力增高
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
七、腹內壓力增加
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八、肛門部感染
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結語: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手紙怎么用不容易得痔瘡了嗎?痔瘡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毛病,那么,男女得了痔瘡會導致哪些結果呢?小編告訴你,得了痔瘡會導致排便困難,體內的毒素不能及時排除,會導致人體身心不健康,希望上文能夠幫助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