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必知的小知識 剩飯如何吃不致癌
目錄:
第一章:剩飯怎么吃免致癌
第二章:中西醫(yī)合璧 巧妙處理剩飯
第三章:重熱剩飯后再吃難消化
剩飯剩菜是每個家庭都難以避免的事情。但是這剩菜能吃嗎?有人說吃剩飯剩菜會致癌。為什么這么說呢?如何才能健康的吃剩飯呢?
剩飯怎么吃免致癌
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就餐,吃不了剩下都很常見。有人覺得,剩菜剩飯下頓再吃,方便不浪費;還有人反對說,剩菜不能吃,會致癌。究竟怎么做對健康更有利?
1、原則:剩葷不剩素涼菜都別留
吃剩菜,人們常擔心損失營養(yǎng)和不利健康。從這兩個方面說,素菜都不及葷菜讓人放心。
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里與蛋白質(zhì)相遇,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有數(shù)據(jù)顯示,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80%來自于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溫度較高地方,放的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營養(yǎng)更容易流失。這是因為一種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通常多達幾十種,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E都比較怕熱。而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恰恰體現(xiàn)在豐富的維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熱的素菜,營養(yǎng)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yǎng)素,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zhì)。這些營養(yǎng)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因此熱一回,營養(yǎng)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所以,無論是從營養(yǎng)還是安全的角度,都盡量不吃剩的蔬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涼菜不論葷素最好都不吃剩的,因為如果不經(jīng)加熱,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
2、儲存:蒙上保鮮膜涼透放冰箱
剩菜并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后應立即放入冰箱。
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huán)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jié),促使霉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里的食物霉變。涼透后,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干凈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nèi)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chǎn)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霉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3、回鍋:海鮮放姜蒜肉菜加點醋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剩菜在冰箱里儲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溫回鍋。因為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
不同剩菜,加熱也各有技巧:剩菜中,屬魚蝦蟹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溫下儲存,也會產(chǎn)生的細菌,容易變質(zhì)。所以,加熱時最好再加點酒、蔥、姜、蒜等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能防止引起腸胃不適。
與海鮮蔬菜相比,肉類比較不易產(chǎn)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但一定也要將其熱透,最好加熱10分鐘以上,或微波加熱1分鐘以上。加熱時,不妨加點醋,肉類富含礦物質(zhì),這些礦物質(zhì)受熱后,會隨著水分溢出。這些物質(zhì)遇上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鈣,有利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米飯、饅頭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因為淀粉類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黃曲霉毒素。這些有害物質(zhì)高溫加熱下也無法被殺死。所以,如果兩天還沒吃完,即使看起來沒變質(zhì),也不要再吃了。
4、翻新:米飯做成糊牛肉變?nèi)馑?/strong>
上頓吃,下頓吃,沒有了新鮮感,剩菜往往還容易被剩下。為了健康,上頓的剩菜,下頓一定要吃完,否則要堅決扔掉。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來次"剩菜大變身"了。
肉類涼拌、炒菜皆可。醬牛肉、醬肘子等最簡單的變身方法就是涼拌,可把肉切片與新鮮蔬菜、調(diào)味料一起拌勻;也可以與胡蘿卜、芹菜等蔬菜同炒。還可把醬肉剁碎,與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燒餅里做成肉夾饃。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醬牛肉拍散剁碎,加鹽、糖、醬油炒成肉松佐餐也不錯。
煎炸魚類,加熱后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實可以加入彩椒、胡蘿卜丁等重新紅燒,以醬油和糖調(diào)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家里蒸米飯,一次容易多。剩飯除了炒飯、煮粥外,還可將其打碎,加豆腐和雞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飯還可以與土豆、肉末等攪拌,做成干炸丸子。
中西醫(yī)合璧 巧妙處理剩飯
西醫(yī) 剩飯保存別超過6小時
北京醫(yī)院醫(yī)生介紹,夏季天氣熱,濕度大,適合細菌生長繁殖,而人體此時的抗病能力又相對較低,因此很容易發(fā)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和源性傳染病。
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食物特別容易變壞。最好是不剩飯,一旦剩了,等飯的溫度降至室溫時,放入冰箱冷藏,而且最好用保鮮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內(nèi)交叉污染。因為飯菜中含有一些可以耐低溫的致病菌,往往被人忽略。
西醫(yī)建議:
1.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縮短在5至6小時以內(nèi)。
2.不要吃熱水或菜湯泡的剩飯,也別把剩飯倒在新飯中,以免加熱不徹底。吃剩飯前一定要徹底加熱。
3.只要發(fā)現(xiàn)所剩食物發(fā)餿、變酸、發(fā)黏、入口不爽或稍帶異味的,最好不要再食用。
4.夏季也是蚊蠅肆虐的時候,它們身上攜帶多種細菌,被污染的剩飯不吃也罷。
5.如果出現(xiàn)不適,大家最好馬上看醫(yī)生對癥下藥,不要隨便應付。
中醫(yī) 從冰箱拿出的剩飯菜要充分加熱
北京醫(yī)生講,夏季食物保存的時間比其他季節(jié)都要短,尤其是剩菜剩飯要及時放到冰箱里冷藏,再次拿出來食用的時候要經(jīng)過充分加熱。人們夏季在吃東西的時候可以從顏色、性狀、味道體察是否變質(zhì),例如剩菜剩飯在食用前可以先品嘗一下,若有異樣一定不要再進食。
中醫(yī)講,食入不潔之物,容易使腸道產(chǎn)生濕熱,引起消化不良導致“泄瀉”,或者造成脾胃受傷,引起惡心、中毒等。
中醫(yī)建議:
1.夏季食物不宜保存時間過長,通常情況下最好不要超過兩天,但不同食物、不同情況還要不同對待。
2.食物保存從第一次食用到保存再次食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即用即收藏。
重熱剩飯后再吃難消化
讓我們先來看看米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怎樣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的吧。
首先,口腔內(nèi)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水解成糊精及麥芽糖。
其次,是在小腸內(nèi)由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雙糖酶繼續(xù)將糊精和麥芽糖分解為單糖,供腸黏膜細胞吸收。淀粉在加熱到60℃以上時會逐漸膨脹,最后變成糊狀,這個過程稱為“糊化”。人體的消化酶比較容易將這種糊化的淀粉分子結(jié)構(gòu)水解。然而,糊化的淀粉冷卻后,淀粉中的分子重新排列并排出水分,產(chǎn)生“離漿”現(xiàn)象,這叫做淀粉的“老化”。
老化的淀粉分子即使重新加熱,哪怕溫度很高,也不可能恢復到糊化時的分子結(jié)構(gòu)。淀粉的老化結(jié)構(gòu)狀態(tài),降低了人體對它的水解與消化能力。
所以,長期食用這種冷后重熱的飯,容易發(fā)生消化不良和胃病。因此,凡是消化功能減弱的老人、幼兒或病患者,特別是患有腸胃病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變冷后重新熱過的米飯。
結(jié)語:很多人因為節(jié)約從不把剩飯倒掉。其實平時做飯的時候少做點,也不會浪費多少,為了大家的健康,剩飯還是少吃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