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分辨寶寶吐奶是正常還是生病了?吐奶和溢奶傻傻分不清的你怎么分辨吐奶和溢奶呢?面對寶寶吐奶又有哪些對應方法呢?
一、寶寶吐奶的原因
1、生理性吐奶
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出現,尤其是新生兒。嬰兒時期,寶寶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善,賁門處也比較寬,喂奶時吸入的奶水和空氣不能被正確地分配到該去的管道,因此容易出現吐奶現象。進入胃里的空氣在寶寶吃完奶后會上升,最終被寶寶嗝出,因此小部分奶水也會在此時被吐出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吐出的奶汁量較少,吐奶后寶寶會感到比較舒服。
另外,寶寶的胃部容量是非常小的,媽媽們如果給寶寶喂了很多奶,也容易造成奶水回流,引起寶寶生理性吐奶。而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這種現象會在大約半歲之后逐漸消失。

2、病理性吐奶
顧名思義,是指在某些病癥狀況下寶寶出現的吐奶現象,任何年齡段的寶寶都有可能出現病理性吐奶。這種吐奶的狀況會比較猛烈,也有可能將胃酸一并吐出,媽媽們能聞到寶寶的嘔吐物里有酸臭的味道,而且寶寶會表現得非常難受。病理性吐奶的寶寶不能當作一般吐奶的情況來處理,找出病因從根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二、吐奶和溢奶有什么不同
很多媽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溢奶也可以說成是輕微的生理性吐奶,兩者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溢奶時,寶寶的嘴角不自覺地流出少量的奶汁,而吐奶的表現會更激烈一點。一般來說,溢奶和生理性吐奶隨著寶寶的長大都會慢慢消失,而激烈的吐奶則有可能表示寶寶出現了什么病癥,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三、應對吐奶的妙招
1、拍嗝法
寶寶的月齡滿3個月后就可以開始豎著抱了,對于這樣的寶寶,拍嗝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吐奶,喂完奶后,媽媽們可以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并輕輕拍打背部,等寶寶打出嗝來之后,讓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休息一會,再將寶寶放下來,打嗝標志著寶寶胃里的空氣被排了出來,之后再躺下,寶寶的吐奶現象會變得很輕,甚至不吐奶。
2、少吃多餐法
如果媽媽們不確定寶寶的食量有多大,建議給寶寶少吃多餐,減少每次喂奶的量,增加喂奶次數。如果寶寶不哭鬧,說明他們并沒有感覺到餓,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3、按壓乳房法
有的媽媽乳頭的出奶孔比較大,或部分寶寶天生喝奶比較急,喂奶時容易吸入較多的空氣,會嗆著或者吐奶。媽媽們可以用手指有節奏的按壓乳房,減緩出奶量,控制寶寶的吸奶速度。如果給孩子喂的是配方奶,媽媽們可以考慮更換出奶量小一點的奶嘴。

4、改變沖奶方式法
這個方法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有些的寶寶來說,把奶粉沖稠一點或許會緩解吐奶的癥狀,但是對他們的消化功能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爸爸媽媽們要謹慎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