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飯后吃水果很是傷身啊 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揭秘
對于“飯后吃水果是不是健康”這個話題,曾經引起不少人的爭議。因為這種習慣,似乎已經潛移默化的融入到生活中,如果不在吃飯后來點水果甜品,就覺得缺了什么似的。但是經過專家的研究證實,這確實是一種對于身體來說很不好的習慣。飯后吃水果好像成為了大家的一種習慣。那么飯后吃水果到底好不好呢?怎么說呢?和360常識網來看看就知道了。
原因一:
當我們剛剛吃完飯后,食物還未完全消化,那么它就會堆積在我們的胃部。這個時候吃入水果,水果就會和還未消化的食物一起滯留在胃部,給胃部造成很大的負擔。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胃脹、消化不良甚至是便秘的癥狀。
原因二:
大家都了解,水果中含量較多的是糖類物質,比方說葡萄糖啊、果糖啊等等。在吃完飯后,立刻吃水果,就會把這些糖分也帶到胃中,增加腸胃和胰腺器官的負擔,對于食物消化沒有一點幫助,反而是延長了它們規律消化的時間。
原因三:
水果中除了含有補充身體所需的糖分外,它的纖維素群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是在日常空腹的時候吃水果,這些物質能很快的被身體吸收,但是在飯后未消化的情況下,就很容易造成吸水后膨脹,導致胃部膨脹,同時還會影響身體吸收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原因四:
有些人在減肥的過程中,習慣性的吃完飯后就搭配水果吃,以為這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肥的效果。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自己越吃越胖,還會把自己好好的胃給整垮了。
看完了這些原因,是不是發現本想借著飯后水果養生,沒想到卻害了自己的健康吧。所以呀,在吃水果這件事上還是要講究講究的。比如說,飯前吃水果,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水果中很多的物質都是具有水溶性的果膠,它的消化和吸收不需要很復雜的過程,直接到胃里,就能很好的被吸收,所以適合在空腹的時候吃;其次飯前吃水果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健康飲食八分飽”的要求,可以起到控制食量,防止暴飲暴食出現;最后,不少水果本身容易出現氧化和腐敗,吃飯前空腹吃水果,可以加速胃部消化,減少其在胃部停留的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的程度,避免過長時間的停留對身體造成傷害。
吃水果的最佳時間
國外有種說法,認為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水果是銀,晚上吃水果是銅。其實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主要與消化液的分泌狀況和胃腸蠕動的能力有關。進食以后,消化系統會多分泌消化液,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也就是說,不管是在早上還是在晚上,消化系統對水果營養物質的吸收沒有太大差別。
我們的胃是一直在不停地蠕動,吃進的食物, 包括飯菜和水果,并非按先后順序層次分明地停滯在胃中,而是通過胃的蠕動使各種食物與胃酸充分混合后消化成食糜,再一點一點地送入腸道吸收,并把胃排空。如果是糖類、蛋白質類和脂肪類的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時排空,胃排空的速度大約每分鐘排出約5—15毫升,當胃中食糜容量越多時,排空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對于健康人群飯前吃還是飯中吃胃腸道吸收效果差別不大。
綜上所述水果早上吃與晚上吃其營養物質的吸收沒有太大差別,飯前吃還是飯中吃對其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差別不大。那么相對來說哪個時間段吃水果最好呢?
常見吃水果方式:
1)早餐吃:我國居民早餐吃水果的比例較少。歐美很注意早上吃水果。水果含多種營養素,吃水果有利于人體營養均衡。早餐適當增加水果,如早飯吃半個蘋果。
2)兩餐之間吃:作為加餐,針對兒童及少食多餐人群較適合,兩餐之間吃個香蕉加點酸奶。
3)餐前吃:開飯前多數人已經饑腸轆轆了,餐前吃水果臨時充饑也不錯。針對減肥人群非常適用,有利于控制體重,提示柿子不可以餐前空腹吃。
4)餐中吃:水果沙拉作為一道菜,實際生活中,時間緊工作忙,早飯顧不上吃,午飯后要上班,晚飯后多吃水果又怕發胖,所以餐中搭配配少量水果,水果當菜吃,簡便可行。
5)餐后吃:多數中國人的吃水果方式,剛吃完飯,胃腸需要理順更種食物,再吃水果,增加胃腸負擔,過多攝入了能量,可能會長肉肉。
6)睡前吃:可以少量吃常溫水果,不建議吃過冷涼水果和西瓜等含水量大的水果,容易導致起夜影響睡眠。
早餐、兩餐之間、餐前、餐中吃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晚餐吃個水果沙拉,既給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和味覺,又方便可行,而且不會因為增加食量而引起肥胖。只要食物總量不超標,并且胃里又感覺舒服,其實水果什么時候吃都可以,并且各有各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