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造魚翅 吃魚翅的五大真相
什么是人造魚翅 吃魚翅的五大真相
魚翅,向來被認為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這種食物是鯊魚鰭制成的,這種只會在高檔餐廳出現的食物近日卻被曝光其實是由化學粉絲制成的,這種人造粉絲對人體有著很大的傷害,所以大家要避免去吃,即使是真正的魚翅,對人體的害處也不少。
鯊魚魚翅誤區一:魚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正解:魚翅營養等同肉凍,無不可替代營養價值。魚翅含對身體有害重金屬,婦女兒童尤其不能食用。 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魚翅并不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魚翅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這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即使有某種神奇的功效,吃它也不能讓它直接進入人體發揮作用,而是會在胃腸中被消化成氨基酸,再被人體吸收。所以不管吃的是什么蛋白質,結局都一樣,都是消化成了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共有20種。有的蛋白質(例如雞蛋、牛奶、肉類的蛋白質)含有全部20種氨基酸。
鯊魚魚翅誤區二:鯊魚不會得癌癥,食用鯊魚相關制品有抗癌之效
正解:研究表明,軟骨魚類所患的50種癌癥,其中有23種癌癥是來自于各種鯊魚。《鯊魚不會得癌癥》一書的作者最近向外界坦白,他得出有關鯊魚軟骨萃取物可以治療癌癥的結論僅僅是基于極其有限的幾次實驗結果。
鯊魚魚翅誤區三:鯊魚體內含汞多 多吃致不育以及流產
正解:鯊魚體內聚積汞,多吃可導致不育近年,根據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丹麥等國家的科研人員對一些鯊魚魚翅進行詳細調查分析,發現魚翅中含有大量的汞,食用后危害相當嚴重。尤其是孕婦,若攝入過多,不僅可導致流產、死胎,會影響幸存胎兒大腦和神經細胞的生長,使他們患上“先天性水俁病”。此病因多發于日本水俁灣而得名。輕者患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和腦的其他功能發育遲延;重則可導致幼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腦癱瘓死亡。科學家還提醒,即使母親攝入的汞不多,胎兒的發育也可能發生遲延。
鯊魚魚翅誤區四:鯊魚肉質細膩,口感好,營養價值高
正解:鯊魚每克魚肉中含甲基汞1.4微克一種生物毒素。 有實驗證明鯊魚肉優質蛋白質含量高,無機質含量豐富均衡;但大部分鯊魚肉質粗糙,味略苦;由于鯊魚沒有排尿器,體內積蓄的尿液利用海水的浸透壓力從全身排出,因此鯊魚肉富含氧化三甲胺及尿素,有一種特有的臭味。 對德國食品市場中所銷售的鯊魚進行的檢驗分析顯示,鯊魚每克魚肉中含甲基汞1.4微克--一種生物毒素。一個70公斤體重的人,他每天最多可以吸收7微克類似的毒素。
鯊魚魚翅誤區五:魚翅味道非常鮮美
正解:“魚翅本身無味,其味,全是調味品帶來的。”對中國飲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東方美食學院院長劉廣偉先生說:“魚翅本身無味,其味,全是調味品帶來的。嚴格地說,魚翅不是美味,是廚師把它變成了美味。”
一個環境調查組的研究表明,在鯊魚魚翅湯內含有高濃度的毒性物質──水銀,而水銀對人高級神經系統有害。在對曼谷銷售的鯊魚魚翅進行的兩項隨機檢測毒性試驗表明,魚翅這種美味高檔的營養品被水銀污染的程度高達70%,含有可被人體吸收的水銀比率已超出正常允許含量42倍。而水銀的來源是未被處理過的廢水。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最近也向國人提出警告,特別提醒那些懷孕的婦女盡量不要食用鯊魚肉。因為攝入過量的水銀會對孕婦和她們的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尤其會影響孩子大腦和神經細胞的生成。魚翅中的水銀成分大都來自污染的海水,而鯊魚在食物鏈中處于最高的位置,因此它們體內的水銀成分總是能夠越積越多。
科學家們共測試了7種鯊魚,分別為黑吻真鯊、黑鰭礁鯊、窄頭雙髻鯊、牛鯊、大雙髻鯊、檸檬鯊與護士鯊。這些鯊魚肉樣品中的BMAA濃度為每毫克144到1838奈米克,這樣的濃度跟老年癡呆和葛雷克氏癥患者腦中發現的濃度相當。
研究發現,魚翅含有水銀或其他重金屬的分量均比其他魚類高很多。這是因為人類把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水不斷地排入海洋,使得海水中水銀和其他重金屬含量較高,海洋生物也隨之受到影響。鯊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體內往往會積累大量的污染毒素。而水銀除了可能造成男性不育外,若人體內含量過高還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及腎臟。因此,多吃鯊魚肉、魚翅可能會對人體有害。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制作魚翅不僅讓大量鯊魚瀕臨絕種,而且還因為含有高濃度神經毒素,可能會導致老年癡呆癥。
報道稱,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海洋藥物》雜志上,美國邁阿密大學科學家經過分析佛羅里達州海域的鯊魚鰭后發現,鯊魚含有高濃度的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這是一種與腦退化癥和葛雷克氏癥有關的神經毒素。專家認為,食用鯊魚肉與鯊魚軟骨,都可能會危害食用者健康。
尚不說人造魚翅的危害,但是真正的魚翅,危害也并不少,大家要了解魚翅的這五個誤區,避免去食用,而且真正的魚翅就必須要殺掉鯊魚,這對于環境和鯊魚種群來說也是不利的,大家要拒絕魚翅,避免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