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1894年成立后,總部設在巴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了避免戰火的洗劫,1915年4月10日總部遷入這個有“國際文化城”之稱的瑞士洛桑。這里有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研究中心,還有以顧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體育場,等等。數十年來,洛桑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無怪乎有人將洛桑稱為"奧林匹克之都"。國際奧委會也是在這個美好的城市逐漸發展、壯大而聞名于世的。
國際奧委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領導機構,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繼承權的法人團體。根據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的理想,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在于增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與團結,促進世界和平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發展世界體育運動。《奧林匹克憲章》明文規定,國際奧委會的宗旨是:鼓勵組織和發展體育運動和組織競賽;在奧林匹克理想指導下,鼓舞和領導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和加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國際奧委會,為之作出了積極努力和重大貢獻。
奧林匹克日的成立日期
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代表大會上成立。發起人是法國的教育家皮埃爾·顧拜旦男爵。簡稱國際奧委會。
奧林匹克日的宗旨
據《奧林匹克憲章》,在全世界的范圍內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健康地發展;鼓勵組織和發展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保證奧運會的正常舉行;鼓勵青年參加體育活動并從中受到教育,為建立一個和平和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作出貢獻。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國際奧林匹克日的創立意義
規模日益壯大的全球盛會
過去20年中,世界各地舉行的“奧林匹克日長跑”已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日的重要活動。1987年首屆紀念日時僅有45個國家奧委會參與其中,當前參與這一活動的國家奧委會已接近200個,而且,許多非洲國家的奧委會也參與其中,這充分證明了此項活動的全球吸引力。
奧林匹克日長跑活動的成功舉辦得益于麥當勞公司的大力支持,該公司于2003年成為此項活動的全球合作伙伴。
提高、學習和發現
現在,奧林匹克日已不再是一項簡單的體育活動。各國奧委會圍繞“提高”、“學習”和“發現”三大綱領,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文化和教育活動。部分國家甚至將這一活動列入學校課程,許多國家奧委會還將音樂會和展覽等形式引入紀念日的慶祝活動當中。各國奧委會近期舉辦的活動包括:青少年與頂級運動員的見面交流會、設立新網站,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等內容。
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1894年至1896年:澤·維凱拉斯(希臘);
1896年至1925年:皮埃爾·德·顧拜旦(法國);
1925年至1942年:亨·德·巴耶-拉圖爾(比利時);
1942年至1952年:西·埃德斯特隆(瑞典)
1942年至1946年任臨時主席,1946年至1952年任主席;
1952年至1972年:艾·布倫戴奇(美國);
1972年至1980年:米·莫·基拉寧(愛爾蘭);
1980年至2001年7月:胡·安·薩馬蘭奇(西班牙);
2001年7月起:雅克·羅格(比利時)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