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血暈 產后血暈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會有血暈的狀況,導致這一狀況其實是有原因的,那么女人產后血暈的原因是什么呢?產后血暈應該怎么辦呢?下面大家就跟著我一起具體的來看看有哪些原因吧!
產后血暈的原因
產后血暈主要發病機制不外虛實兩端,陰血暴亡,心神沒有養好,或瘀血停滯,氣逆攻心醫學。
一、血虛氣脫
新產元氣虛憊,或因分娩傷損胞宮,血去過多,營陰下奪,氣隨血脫,心神失養,致令血暈。
二、血瘀氣逆
產后胞脈空虛,寒邪乘虛內侵,血為寒凝,瘀滯不行,惡露澀少,血瘀氣逆,擾亂心神,而致暈厥。
產后血暈的類型
1、血虛氣脫型產后血暈
此種病癥產后陰道出血量多,經常會突然頭暈目眩,平時面色蒼白,心悸,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漸至昏迷不省人事,舌淡無苔,脈微欲絕。治宜益氣固脫,方用參附湯、大補元煎等。
2、血瘀氣逆型產后血暈
證見產后陰道出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心胸滿悶,惡心嘔吐,神昏口噤,面、唇、舌色紫暗,脈澀。治宜活血祛瘀,開閉醒神,方用黑神散等。
產后血暈有哪些方法可以檢查出來呢?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具體的看一看吧!
產后血暈的檢查?
產后血暈可因失血過多,致使氣隨血脫,或產時體虛受寒,寒凝血瘀,氣逆于上等導致血虛、血瘀的病因病理基礎。故產后血暈的中醫臨床檢查一般是結合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表現、舌苔、脈象等來具體檢查和判斷的。另外西醫的檢查一般是根據改證具體的臨床癥狀、體征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血壓、血脂、血糖等檢查項目。
治療
血虛氣脫而致血暈
治宜滋補氣血,益氣固脫,方藥可選定坤丹或獨參湯。若汗出肢冷,則用參附湯,以回陽救逆;若伴出血不止,則于參附湯中加姜炭,以止血。還可采用藥膳調治,如黃芪粥,取黃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煮粥,熟時加藥汁和適量紅糖,稍燉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桂圓棗仁芡實湯,桂圓肉10克,芡實12克,炒棗仁10克,共入鍋中,水煎,去渣取汁飲服,每日一劑,連服五天。
瘀阻氣閉型血暈
治宜行血逐瘀,方藥用奪命散加當歸、川芎。若兼胸悶嘔噦,則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下列藥膳調理,如佛手山楂元胡湯,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劑。桃仁粥,桃仁15克搗爛,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半熟時加入桃仁和少許紅糖,燉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黑豆紅花湯,黑豆30克,紅花6克,共入鍋中,水煎,去渣取汁,沖紅糖50克溫服,每日一次。
產后血暈的鑒別診斷
1、血虛氣脫而致血暈
其主要癥狀為頭暈眼花,神志昏迷,唇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虛汗等。
2、瘀阻氣閉型血暈
其主要癥狀為產后惡露不下或者量少,少腹陣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滿,氣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兩手握拳,牙關緊閉,面色紫黯,唇舌均紫等。
主要癥狀為分娩后忽然頭暈,目眩眠花,不能起坐、 或心中滿悶,惡心嘔吐,或痰涌氣急,甚則口噤神昏,不省人事。
產后如何科學坐月子分娩后,產婦的身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才能完全康復,因此坐月子是很有必要的,但關鍵在于怎樣科學地坐月子。那么,想要科學坐月子,產婦該怎么做呢?
1、注意休息
休息是坐月子的頭等大事。產后一定要在家里靜養,注意睡眠,不要讓自己過度疲勞,但也要注意不要整個月都躺在床上。通常,在寶寶出生后的第二天,產婦就應該下地走動,活動身體,有助于產后恢復。
2、注意子宮恢復情況
產后要注意觀察子宮的恢復情況,觀察惡露的顏色的變化,在正常情況下,惡露應由紅變白,量由多漸少,氣味由血腥味到無,一般一個月后惡露應排凈,若惡露不凈或出現異常,就要及時看醫生。要記得在產后6-8周后去醫院做產后檢查。
3、保持精神愉快
產后的女性,由于生理上的變化,精神比較脆弱,加之壓力增大,有可能發生產后抑郁癥。因此,一定要在家里保持歡樂的氣氛,尤其是丈夫應該多體諒妻子,在精神和生活上都給予支持。
結語: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有時候會有血暈的情況,這其實和女人的身體有著十分大的關系,那么導致產后血暈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緩解產后血暈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編的介紹都知道了吧!希望能幫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