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癥 兒童為什么會患矮小癥
矮小癥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癥狀,尤其是兒童更容易出現矮小癥的情況。那矮小癥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呢?矮小癥又有哪些癥狀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同時還會告訴大家兒童矮小癥會出現什么危害。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就來看看吧。
矮小癥的原因
相信很多人對于出現矮小癥的癥狀很不理解,為什么會無緣無故就會出現矮小癥呢?然而世上是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的。俗話說:有因必有果。就是這個道理。那矮小癥的“果”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營養
充足和調配合理的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2、睡眠
生長激素在夜間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是白天清醒狀態下分泌量的3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長高。
3、運動
對于所有人來說,運動都是有利于我們身心健康的。而兒童經常運動可以促進骨骼的生長,使骨骼變長,從而達到長高的效果。因此當兒童不運動的時候,是可能會出現矮小癥的狀況的哦。
4、遺傳因素
多有家族性,父母身材一般較矮,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5、身體疾病因素
如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垂體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疾病、粘多糖病等遺傳代謝性疾病,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遺傳性染色體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慢性肝臟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嚴重貧血、反復呼吸道感染、低出生體重等,均可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導致個子偏矮。
6、精神因素
如家庭破裂或不和睦、被遺棄、遭受虐待等均可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而導致個子偏矮。
矮小癥的癥狀
以上為大家介紹一些關于矮小癥發病的原因,相信大家現在也知道了導致矮小癥的病發原因了。那我們接下來就在看一看矮小癥有哪些癥狀吧,這樣就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矮小癥了,不是嗎?
①生長緩慢性矮小
外觀均勻性矮小,但生長緩慢,最常見于生長激素缺乏癥,其他有環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體病變引起的特納綜合癥、慢性疾病(如營養不良、慢性腎臟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癥。
②體型不勻稱性矮小
外觀不勻稱性矮小,即患兒的軀干與四肢長短不成比例,常見于軟骨發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③體型正常、生長速度正常的矮小
外觀為勻稱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長速度正常,常見于家族性矮小癥。
兒童矮小癥的表現
一、孩子始終比同班小朋友矮半個頭。
二、長得慢,一條褲子可以穿兩三年。
三、根據二至十歲兒童平均身高計算公式:年齡五加八十(厘米),若發現孩子的身高低于平均身高五至十厘米,則屬偏矮。
兒童矮小癥有哪些危害
1、內向及情緒不穩定
因為身材矮小,90%以上的患兒有較為強烈的自卑心理,缺乏自尊,其情緒易受內外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個子矮是很多孩子的心結,家長和朋友一提到身高的問題,立刻會觸動孩子的敏感神經,讓孩子身心受到重創!
2、交往不良及社會退縮
學齡期患兒,由于矮小,怕遭同學譏笑而恥于與人交往,產生壓抑退縮而變得孤立、離群,同學之間關系較差,并時有違紀行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學習。在集體生活和社交能力方面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存在自我封閉現象。
3、抑郁
矮小兒童由于自卑的心理不愿與人交流,導致內心承受的壓力無法宣泄、意愿無法表達,最后產生自閉,進而發展為抑郁。抑郁障礙可能導致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焦慮發作或躁狂發作。
4、智力發育落后
矮小癥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危害,如果該矮小患者是因為體內甲狀腺功能地下所致,那么,由于甲狀腺激素對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故3歲前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可導致不可逆的智力發育落后。
兒童矮小癥的預防
1、對兒童應進行有效的動態監測,及時記錄生長發育中的身高,并對其進行分析。
2、要加強和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況,使其生長發育處在一個良好的營養基礎上。
3、積極防治慢性病。多種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療可避免和減輕矮小癥的發生。
4、使兒童有一個很好的心理、社會、情感氛圍。
5、糾正內分泌激素異常。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低下是產生矮小的常見原因。
6、軟骨發育異常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或作用不全,從而造成體內鈣磷代謝失調,進而影響骨骼發育。補充魚肝油、鈣劑、常曬太陽及補充維生素D或用活性型D3有效。
結語:矮小癥的病發往往都是由于兒童的營養更不上所導致的,因此我們做家長的平時就應該為孩子多補充一下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樣就可以減小矮小癥的病發了,不是嗎?同時還要讓孩子多多運動,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