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挑戰(zhàn)
向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挑戰(zhàn)
在孩子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要學多少知識、成績要有多好,這一階段,正是孩子們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重點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傾向,應立即予以糾正。在小學里,最大的收獲莫過于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好習慣能令孩子終身受益。
不良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有:1、學習時間不固定,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2、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神不集中;3、自習課目標不明確,東翻西看,效率低下;4、不善于利用工具書,馬虎應付學習;5、愛面子,不懂也不問;6、做作業(yè)拖拉;7、快下課時聽不進講,早早收拾好書包,心中開始想著課后的娛樂活動;8、學習之余不善反思;9、做作業(yè)前不看書,做完作業(yè)不相信自己,總要找人對對答案才放心;10、只關心分數(shù),而不對作業(yè)、考卷進行分析檢查;11、學習時小動作多;12、邊做作業(yè),邊看(聽)電視(收音機);13、書本胡亂丟,學習時現(xiàn)用現(xiàn)找,浪費時間;14、平時不復習,考前開夜車;15、聽不進對學習的批評;16、偏科;17、學習易受情緒影響;18、學習耐挫性差等。
矯正不良學習習慣需要技巧
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要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一般而言,家長的生活習慣好,自然會“傳授”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是家長們有意識地自我約束才能達到的。對于幾類頗令家長頭疼的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家長應學會運用技巧。
1、做作業(yè)拖拉
孩子拖拉,家長要反省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孩子養(yǎng)成了做作業(yè)拖拉的習慣,然后對癥下藥。孩子做作業(yè)前,家長應指導孩子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到位,如喝水,上廁所,要用的文具、書本都準備齊了;孩子做作業(yè)時,家長不要在一旁盯著,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對于一些已經(jīng)有拖拉習慣的孩子,可請教老師完成作業(yè)的大致時間,限時讓孩子完成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家長可在聯(lián)絡本上向老師匯報。
2、不檢查作業(yè)
孩子們都是喜歡游戲的,建議家長和他們做個游戲。封孩子為“作業(yè)(試卷)國王”的警察,警察的任務就是抓壞蛋,在這個王國里,壞蛋就是那些錯題。每次做完作業(yè)或是答完試卷后,“警察”就必須盡義務要抓“壞蛋”。如果有一天,警察再也抓不到壞蛋了,那么警察就可以升級為警長。這個游戲也能幫助孩子改善作業(yè)粗心大意的毛病。
3、不懂也不提問
思考會令孩子不斷進步。對于不愛思考和提問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從其他方面來促使孩子開口提問。比如,家長可多帶孩子去科普展館,去超市和菜場,讓孩子多問,比如買東西,讓孩子去問價格,提示孩子去詢問商品情況,這樣做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也能讓孩子將提問看作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
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也應“不恥下問”,學著向孩子問問題,孩子回答不出來的,就帶著孩子一同去向他人請教,家長這樣的做法,也是對孩子提問進行的鼓勵暗示。
4、學習缺乏動力
給家長提供一個游戲學習法。孩子不愿學習,卻一定會喜歡游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打牌”學習,如將想讓孩子學習或是復習的內容(學科不限)寫在多張紙條上,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耍,雙方相互抽牌答題,最后讓孩子將所有的題過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與孩子“打牌”的過程中,不要顯得過于睿智,有時糊涂一點,向孩子請教反而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5、不愛惜學習用具
孩子亂丟學習文具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對此,家長應定期檢查孩子對文具的保管情況,對孩子浪費的行為要進行教育(如可帶孩子去了解貧困學子的學習狀況),對孩子不切實際地提出購置文具的行為要學會拒絕。家長也可以試著這樣做,可將文具作為獎品送給孩子,在贈獎時給孩子提出期望,相信孩子看到文具時就能想到它背負的“使命”,不會輕易浪費。
6、不清理學習場所
孩子做作業(yè)是比較辛苦的,但不能因此放棄要求。具體處理辦法是,讓孩子稍稍休息和松弛一下,然后再要求孩子清理。孩子初次清理時,應有耐心地在一旁指導,直到清理完畢為止。最后,給孩子一些鼓勵,口頭鼓勵或物質鼓勵均可。特別注意的是,就算是孩子收拾得不干凈、不整潔,家長也應鼓勵,而不應抱怨或再次整理,這樣只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7、無節(jié)制地看電視
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是不合理的,關鍵在于指導孩子正確地利用這種傳播媒介。為了防止孩子無節(jié)制地看電視,家長必須對孩子進行經(jīng)常性的教育,要約法三章,每天能看多長時間應依兒童年齡、身心狀況、學業(yè)狀況而定。有兩條家長須記住,第一,不要把看電視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賞;第二,要恰當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適當帶領孩子做些室外游戲和室內游戲。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些有趣又有益的兒童讀物。另外,家長自己也不能有長時間看電視的習慣,最好不要經(jīng)常打開電視。
糾正行為不要撕裂“傷口”
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不可一蹴而就,它是個反復的過程,糾正的過程也許是艱辛的,但只要家長每天堅持糾正,且方法得當(注意:身教要多過言傳,少責罰、多鼓勵),一天天過去,就能欣喜地看到孩子的轉變。尤其是在暑假里,家長和孩子接觸的時間較多,可借機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在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時,切忌撕裂‘傷口’。
自然愈合的小傷口不留疤痕,而經(jīng)過擴大再治療的傷口,治愈后是一定會留下疤痕的。在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方面,被“撕開”擴大化的壞習慣,將來的糾正也會留下“疤痕”,而這也許是孩子一輩子也抹不去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