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醫調理痛經方
原發性痛經是指青年女子從初潮起即出現痛經,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一般會伴有食欲不佳、心煩急燥、易怒易悲、倦怠乏力等癥狀,這種痛經病癥往往因疼痛較劇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鑒于該類患者生殖器官一般無明顯病變,西藥治療效果不佳。中醫認為引起痛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病機總不外是正虛與邪實,導致氣血失調、氣機不暢、血行受阻而發病。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1、虛寒痛經
經期小腹隱隱作痛,甚至連及腰骶部,有酸冷感覺,喜溫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便清長,同時可見面色萎黃黯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少,心悸失眠多夢,舌淡白,苔薄,脈沉細弱。
當歸羊肉羹:當歸25克,黃芪25克,黨參25克,羊肉500克,蔥、生姜、食鹽、料酒、味精各適量。
制作:將羊肉洗凈,切塊置鍋中,將當歸、黃芪、黨參裝人紗布袋中,扎好口,放鍋中,再加入蔥、生姜、食鹽、料酒,將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煨燉,直至羊肉熟爛即成,吃肉喝湯。
2、肝郁痛經
常在行經前或經期有脅肋部、乳房和小腹脹痛,煩悶,經量少,經色偏暗,舌紫暗苔少,脈弦。
佛手香椽湯:佛手15克、香椽12克。
用法:上述2味洗凈,水煎去渣,加少量紅糖調味溫飲。一日2次,連服3天為一療程。
3、濕熱痛經
小腹灼痛拒按,行經前和行經期間疼痛加劇者,一般經量較多,且經期延長,經色紫紅,平素帶下色黃粘稠臭穢且量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絲瓜蓮藕薏米湯:鮮絲瓜、鮮藕,薏米各30克。
用法:上述3味洗凈,鮮絲瓜、鮮藕切片,加水1000ml大火煮開,小火繼續燉40分鐘,再加適量鹽,即可喝湯吃內容物。一日數次。
4、寒凝痛經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平素帶下量多,質清稀,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脈沉緊。
艾葉蛋:艾葉30克、雞蛋1個、紅糖適量、黃酒適量。
用法:艾葉,水煮兩次過濾,合并濾液,另將雞蛋煎成荷包蛋,熟時加入紅糖和黃酒,傾入藥液煮開即可。經將行時提前三天服食,連服三天。
5、血瘀痛經
見經前或經行之時,小腹刺痛拒按,經血量少、有塊,血塊下后痛減,舌紫或瘀斑苔白,脈沉弦。
三七酒:三七10克、黃酒適量。
用法:將三七碾成粉,月經將行時,提前三天早、晚用黃酒沖服。
若在平時生活中,采用中醫辨識體質和辨證的方法,結合適當食療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經行疼痛癥狀,或也可根治。
經期日常護理
1、經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經期感冒。
2、經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陰道清潔,經期衛生。
4、調暢情志,保持精神舒暢,消除恐懼心理。
5、如出現劇烈性痛經,甚至昏厥,應先保暖,再予解痙鎮痛劑。
6、練習瑜珈,彎腰,放松等動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經,且體質增強有助改善經痛。
7、積極正確地檢查和治療婦科病,月經期應盡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各種手術,防止細菌上行感染。患有婦科疾病,要積極治療,以祛除引起痛經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