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 揭秘孫思邈的長壽秘訣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孫思邈活了一百零一歲,可謂長命百歲,那么孫思邈有什么長壽秘訣嗎?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下,供大家參考。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詳情請看下一頁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孫思邈認為,養生必須從生活細節做起,每個細節做好了,才能保證健康長壽。如早晨起來要先講些好事兒,不要講一些壞事。家庭成員之間有了矛盾,也要盡早說開,以免生病。
唐代孫思邈非常重視調養人的性情,尤其重視從生活細節做起。孫思邈幼時身體不好,家里為給他看病,把錢都花光了。后來在十幾歲時,才開始學醫,最后終成一代大醫,壽命達到一百多歲。
孫思邈到底怎樣從一個病弱的少年變成一個長壽的人?
除了給自己診病,孫思邈對調養攝生很重視,他認為,養生必須從生活細節做起,每個細節做好了,才能保證健康。也就是要使好的習慣,變成你每天都執行的習性,長期執行,那么身體氣血就平和,百病自然不生。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啊。
那都是一些什么樣的小細節呢?
孫思邈幾次提到早晨起來,要先講些好事兒,不要講一些壞事,這里面有什么緣故呢?
原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非常關鍵,這種狀態是從早晨就開始的,你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迎接一天非常關鍵,孫思邈身為大醫,除了關注人的身體,對人的心理也十分關注。
孫思邈十分重視從生活細節上來調整心理狀態,他指出,家庭成員之間有了矛盾,要早說,說開了就好了,不能忍著,忍時間長了會生病,甚至會重到“不救”的地步。這樣的事兒我們在生活中也會常常碰到。
孫思邈為什么讓我們早晨講善事呢?他認為如果心里面善良的事情裝多了,人自然就向善了,這樣氣血平和,自然減少了患病的幾率。所以他告訴我們要經常講行善的好事兒,尤其是在早晨,如果我們就開始講述一些美好的事兒,那么我們就會以一個陽光的狀態來迎接一天的到來。
詳情請看下一頁
孫思邈還告訴我們:“勿言行善不得其報,以自怨愁”,因為“當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這是他關注的小細節,確實有很多人,在抱怨做善事怎么沒有回報啊?其實,不必考慮回報,做下去,你周圍的環境自然改變,更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靈一定會改變的,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回報了。這是一代大醫的做法,他們在傳播善的種子,在傳播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樣對大家的身體和心靈也都是有好處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遇到過這樣的朋友,每天講述的都是一些負面的內容,什么那個地方撞車了,什么誰的生意失敗了,什么那個國家的經濟崩潰了,那里的火山又出問題了,等等,總是在哀嘆,其實這些事兒和他都沒有關系,但是這樣哀嘆的結果,是自己做事都覺得是在混,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狀態,如此下去,整個人處于低迷狀態,健康自然也會成為問題的。
孫思邈就告誡我們:“勿嗟嘆,勿唱奈何”,就是別沒事兒總是說“怎么辦啊!沒辦法啊!”等這樣的話,否則會讓我們的態度消極。
孫思邈雖然自幼體弱多病,但是最后長命百歲,說明他的養生經驗很有可取之處,總結起來說,他的養生之道主要有三個方面。
1、精神
他認為一個人要“得長生”就應該做到“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懷忿恨。”他有一首詩云:“世人欲知衛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他還有一首《攝生詠》:“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虛心易役,氣弱病相因。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飲食
他提出了三點:一是“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即少食每頓不過飽,不暴食。二是“廚膳忽使脯肉過盈,即令儉約為佳。”即飲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膩食物。“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飯后用手輕摩腹部,可促進腹腔內的血液循環,強化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
3、運動
孫思邈認為:“人欲勞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須小勞”,并指出:“養性者,不但餌藥……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預防疾病,就應該經常活動筋骨,加強身體鍛煉。人要長壽,主要不是靠藥物來維持,而是經常運動,使身體各器官和血液循環正常運行無阻。做到這一點,雖不用藥物,也可以健康長壽。
結語:從藥王孫思邈的長壽秘訣之中,大家是不是發現了很多對長壽有益的東西呢?大家也知道如何長壽了吧。注意飲食、精神、運動以及生活中的小細節。保持適量的運動,合理搭配飲食,積極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