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秋季腹瀉是怎么回事
怎樣判斷寶寶得了腹瀉?
1、排便次數。腹瀉時排便次數增多,比如原來正常的排便習慣是每天大便1-2次,為黃色條狀,變為每天4-6次,甚至10次以上。
2、大便性狀。表現為稀水樣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樣便或者膿血便,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溫馨提示:寶寶添加輔食后,大便會變得比以前硬,臭味加重,質地也會隨著吃的東西而有所變化,比如,初加蔬菜時,常常有綠色菜葉、黃色玉米粒、紅色番茄皮等沒有完全消化的成分隨寶寶大便排出。
這是新增加輔食時的常見現象,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幾天,如果寶寶沒有明顯的不適,可以繼續添加,等到寶寶腸道適應后大便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顏色。
寶寶秋季腹瀉是怎么回事
秋季腹瀉是指秋、冬嬰兒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導致的腹瀉,也叫輪狀病毒腸炎。秋季腹瀉有兩個傳播途徑:一是糞口途徑,二是空氣傳播。潛伏期1-3天,6-24個月的小兒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齡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營養不良、佝僂并貧血和體弱多病的嬰幼兒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嚴重,病程較長。
秋季腹瀉的主要臨床特征是:先吐后瀉,并伴有發熱,大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樣,病程有自限性,尚無特效藥治療。如腹瀉十分嚴重,補液又不及時,便容易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吸收障礙,久之可造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死亡。秋季腹瀉的治療以抗病毒(抑制病毒復制繁殖)、保護腸道黏膜、補充液體為主。
秋季腹瀉的原因
1、外因
(1)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由于輪狀病毒感染。傳染源來自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病毒者。急性期患兒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輪狀病毒傳染性強,可通過密切接觸途徑傳播或流行,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
(2)溫差大: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3)其他疾病因素:嬰兒感冒,或者有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等疾病時,也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瀉癥狀。
2、內因
(1)消化系統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不當,過多地加喂淀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2)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都還沒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后,易造成腹瀉。
小于6個月的寶寶,由于體內還留有媽媽的抗體保護,不易患秋季腹瀉,母乳喂養的寶寶,患秋季腹瀉的機率更低。3歲以上的兒童,由于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統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瀉,即使患病,病情也會輕很多,病程短。
秋季腹瀉癥狀
1、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早期嘔吐先于腹瀉,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和奶汁,嘔吐持續2-3天。
2、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絕大多數患兒還會發熱,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
3、由于患兒頻繁腹瀉與嘔吐,進食又少,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精神委靡、嗜睡、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4、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寶寶的大便次數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應考慮秋季腹瀉,大便稀薄,呈乳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偶爾帶少許粘液或膿血,無特殊腥臭味;腹瀉的時間可持續約3-5天或1周,少數可長達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