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養(yǎng)生 中醫(yī)教你如何滋補養(yǎng)生
俗語有云“大雪進補得當,一年不受寒”,說明大雪進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么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中醫(yī)大雪節(jié)氣如何滋補的。
大雪養(yǎng)生
養(yǎng)心面色好
正常的面色應是紅黃隱隱、光明潤澤,而身體不好時面色表現(xiàn)為暗黃、灰土、蒼白或黃斑。心主血脈,心氣旺盛、心血充盈,面色則紅潤而有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則面色蒼白無華。
芪棗合湯能補血補氣、健胃補脾、滋陰養(yǎng)肺,取黃芪15~30克、大棗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鍋燉30~40分鐘,連湯帶料一起食用,每周吃1~2次,對氣血兩虛的病人大有好處,能夠緩解乏力、怕冷癥狀,也能夠滋潤皮膚。
護肝眼睛亮
冬季,空氣干冷,眼睛容易干澀、流淚。肝開竅于目,肝藏血功能正常,眼睛就有神,若肝血不足,則雙目干澀、視力減退。由于女性生理特點,易出現(xiàn)血虛,更應該保護眼睛,在生理期時不要過度用眼。若肝血虛,就會視物昏花或夜盲;肝陰不足,則兩目干澀。
枸杞山藥粥能益腎健脾、養(yǎng)肝明目,準備枸杞20克洗凈、山藥50克去皮洗凈切塊、粳米100克淘洗好,一同煮爛即可。
健脾嘴唇潤
一到冬季,很多人嘴唇、口角就會出現(xiàn)脫皮、干裂,甚至少量出血。中醫(yī)認為“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若脾氣虛,唇色則淺淡甚至萎黃。因此,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關鍵。維生素缺乏會使嘴唇干裂更加嚴重,應當多吃蔬菜水果。
紅棗山藥粥能健脾補腎,老少皆宜,取紅棗10枚洗凈、山藥50克去皮洗凈切塊、粳米100克淘洗干凈,一同煮至軟爛即可。
強肺皮膚滑
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肺功能正常則可使皮膚滋潤;肺燥時,皮膚則干燥、易脫皮。入冬后,肺易被干燥氣候所傷,所以,入秋就該開始多飲水,幫助皮膚抵御干燥。
蜜餞百合有養(yǎng)肺潤膚的功效,準備干百合100克洗凈,加入150克蜂蜜拌勻,上籠蒸3小時,用瓷罐保存,每天早晚各服用1湯匙。
補腎發(fā)烏黑
很多人在冬季都容易掉發(fā),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其華在發(fā)”,頭發(fā)可反映腎氣盛衰。腎氣盛的人頭發(fā)茂密有光澤,腎氣不足則頭發(fā)易脫落、干枯、變白。
五谷皆可補腎,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食療方面,可以吃花生紅棗燉豬蹄,取花生50克、紅棗10枚、豬蹄500克洗凈后一同燉熟即可,每周1次,有益腎養(yǎng)發(fā)的功效。
大雪吃什么
1、梨子(去火)
生津止渴、清熱降火、去噪潤肺,如此功能齊全,想要在秋季防秋燥怎么能少了它?此外,梨對于喉嚨干痛、大便燥結等秋燥引起的癥狀都有良好的改善功效,同時,吃梨可以降血壓、鎮(zhèn)靜寧神、保護肝臟、幫助消化。
小編建議:梨子雖好,但是本身體質偏寒的人就不適宜經(jīng)常食用,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同樣不宜食用。
2、柿子(潤肺)
柿子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含碘量位居眾多果品之首,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健脾止血等功效。
小編建議:吃柿子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做成柿餅,均有其防秋燥、潤肺作用,適用于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食用。
3、葡萄(補虛健胃)
葡萄這種漿果類水果,鮮甜的果漿中含有豐富的葡萄樣和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一種天然的滋補水果,對女性尤其有益。身體虛弱、腸胃不好、營養(yǎng)不良的人都可以多吃新鮮葡萄或者葡萄干,有助于恢復元氣。
4、紅石榴(補水)
紅石榴富含礦物質,尤其具有補水功效,而且還具有強抗氧化的功效。女性的
護膚品中不乏紅石榴中的紅石榴多酚和花青素,都是可以快速補充肌膚水分和抗衰老,讓女性看起來更加容光煥發(fā),膚色亮麗。
5、山竹(去燥熱)
最適合就是在秋季吃山竹,不僅可以平衡因榴蓮引起的燥熱,而且對于抵抗秋燥也具有相同作用。山竹中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都是相當有用的,鮮甜的果肉,每天吃1個,可以防秋燥的同時還能讓人變得更加清爽美麗。
大雪節(jié)氣 牢記四個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
大雪節(jié)氣,室內(nèi)氣候干燥,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fā)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此節(jié)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過,由于天氣干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shù)量。同時,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
由于室內(nèi)外干燥,空氣濕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說的“8杯水”,一杯約300毫升)。
2、注意起居和運動
大雪節(jié)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guī)律。
冬季日短夜長,要注意早臥遲起,不要熬夜,不要過早起床晨煉,“必待日光”。
3、注意防寒
大雪節(jié)氣,我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一些疾病的發(fā)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中醫(y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y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不戴帽的人,環(huán)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若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總熱量占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xiàn)頭痛頭暈的癥狀。對于腦血管病人來說,寒冷很容易誘發(fā)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4、注意情緒平和
另外,要注意情緒平和,許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例如,因為情緒不穩(wěn)和起居無規(guī)律易引發(fā)青光眼——一種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發(fā)作,其癥狀有:眼痛、眼脹、視力減退,并伴有頭痛、惡心等癥狀。故平時一定要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注意起居要有規(guī)律,不在黑暗處久留,防止瞳孔擴大引起眼壓增高;晴朗的天氣下,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因為這樣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氣的供應減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積避免眼壓升高;氣候寒冷的惡劣天氣里,要盡量減少外出以減少對眼部的影響。
另外,如果雪下得較大,積雪不化,人們大雪中待久了極容易患上“雪盲癥”,即“雪光性眼炎”。該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損傷,其癥狀為,畏光、流淚、異物感、奇癢、刺痛、水腫,因此雪地逗留的時間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觀光應戴上具有防紫外線功的墨鏡。尤其是東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的敘述相信大家對于中醫(yī)如何滋補養(yǎng)生的有所了解了吧,為了我們未來一年不受寒冷,小編希望你能夠采納小編的建議,進補得益健康快樂的度過這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