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花園的秘密 看乾隆如何“頤養謝塵喧”
乾隆是皇帝,同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追求美好,希冀長壽。乾隆花園是他親自主持修建的一座宮中之園,寄托了他希望自己長壽,更希望“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以至天下太平、長宜福祿的愿望。本次展覽通過對故宮乾隆花園的建筑、格局、陳設及重要文物的解讀,讓觀眾領略乾隆花園精湛的造園藝術、精彩的建筑內檐裝修及陳設,感受乾隆皇帝實踐儒家禮制,追慕文雅生活,信、修漢藏佛教的晚年生活及其精神世界。
乾隆皇帝《符望閣詩》中一句“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透露了其晚年希望頤養天年的追求。而在現實生活中,乾隆帝也營造了一座乾隆花園以讓其“頤養謝塵喧”。日前,隨著首都博物館正在展出的“長宜茀祿:乾隆花園的秘密”一展,200多年前乾隆帝的晚年生活全景般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昨日,新京報記者專訪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宗教科科長文明。文明通過對展覽現場乾隆花園建筑、格局、陳設和重要文物的講解,還原了乾隆皇帝當年是如何實踐儒家禮制,又是如何追慕文雅生活的點滴細節?
坐落在紫禁城東北角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是乾隆皇帝為了給自己退位做準備,親自指揮修建的一座宮中之園。乾隆花園寄托了乾隆皇帝希望自己長壽,更希望“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以至天下太平、長宜福祿的愿望。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花園,隨著近年故宮博物院對其修復工程的展開,相關精美文物公諸于世。本次展覽通過對乾隆花園建筑、格局、陳設及重要文物的解讀,讓觀眾在領略乾隆花園精湛的造園藝術、精彩的建筑內檐裝修及陳設的同時,感受乾隆皇帝實踐儒家禮制、追慕文雅生活、信佛向善的精神世界。
乾隆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不足40米,園地狹長,南北縱深四進院落,園中共有20余座建筑。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宗教科科長文明告訴記者,作為乾隆皇帝的私人花園,是故宮鮮為人知的角落。隨著近年開啟的乾隆花園修繕工程,相關文物逐漸公之于世,乾隆花園所藏文物的秘密也一一揭開。
走進展廳,仿佛走進了這座花園,走進了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真可謂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映入眼簾的是《清人繪弘歷朝服像軸》,這是乾隆皇帝晚年時期的朝服肖像,他端坐在龍椅上,老邁的面容依然保持著沉穩睿智和威嚴靜穆的氣度,他的聰明智慧、胸襟氣度、審美觀念等無不體現在這座園子的一磚一瓦、一山一水中。
據介紹,乾隆花園,南北長160余米,東西寬不足40米,南北縱深四進院落,布局緊湊而有節奏,園中共有20余座建筑。園內假山嶙峋、湖石嵯峨、佳木蔥郁、亭臺錯落,虛實結合,交相輝映。由于此園是乾隆皇帝準備歸政后的怡養之所,因此細到樓閣、假山、亭臺、曲水、佛堂、書屋、戲臺、精舍等都仿佛帶有乾隆皇帝的歸隱之情與自在之心。
《論語》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乾隆皇帝又怎會忽視了如此重要的山與水?俯瞰乾隆花園,每進院落看似孤立的假山實際上相互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發端于西北綿延至東南的山脈。乾隆皇帝曾詠詩道:“難是崇山上,園中不筑垣。高居因見遠,貞后會旋元。出玩云生岫,歸看葉落根。既云來靜室,何乃未忘言。”假山在園中的配置,既象征福壽綿延,又營造歸隱之境。而曲水流觴被歷代帝王所青睞,乾隆花園第一進院落西側,便開鑿有渠,形成曲水流觴之勢。
花園修建時,乾隆皇帝已經四下江南,他把對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移步異景的造園藝術與手法都融入到了花園的設計建造中。乾隆花園中的4座核心建筑符望樓、倦勤齋、萃賞樓、延趣樓的內檐裝修是將室內布局尺寸發樣至江南。因南方工匠的活計以細膩、精美著稱,材料選取經驗豐富且工藝精湛,這些裝修融合了豐富的鑲嵌、雕刻工藝,精美至極。
乾隆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不足40米,園地狹長,南北縱深四進院落,園中共有20余座建筑。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宗教科科長文明告訴記者,作為乾隆皇帝的私人花園,是故宮鮮為人知的角落。隨著近年開啟的乾隆花園修繕工程,相關文物逐漸公之于世,乾隆花園所藏文物的秘密也一一揭開。
對于觀眾來說,因為修繕工程,乾隆花園的文物、建筑裝飾也有機會得以出宮展出,其中2012年在香港藝術館的相關展覽便是“乾隆花園的秘密”系列展出的亞洲首站。此次在首都博物館展,是乾隆花園內近140余件“寶物”首次出宮在大陸地區展出。8月24日展覽結束后,《弘歷采芝圖像軸》、雕天然木框嵌玉石花鳥掛屏、攢竹嵌玉石寶座、紫檀雕回紋嵌瓷片夾紗檻窗等文物都將“物歸原處”。文明告訴新京報記者,文物回位后,修繕好的乾隆花園也很難向公眾全面開放。為此此次展覽便讓公眾得以有機會探尋乾隆花園這座寶藏,進而進入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
乾隆花園修建時,乾隆皇帝已經四下江南,他把對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對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移步易景的造園藝術境界和手法的喜愛都融入到花園設計中。文明指出,此次展覽便還原了乾隆花園中幾個重要宮殿的現場,通過這些宮殿建筑中精美的內裝飾,以及相應陳列文物來呈現乾隆皇帝退休頤養的理想生活。
位于第一進院落西側,平面凸字形,朝東,地面石板上開鑿流杯渠,形成曲水流觴。曲水流觴被歷代造園家青睞,主要便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曲水流觴”故事,這里效仿的便是王羲之與孫綽等名士相聚蘭亭時,一觴一詠暢述情懷、隱逸山水間的活動。由此乾隆皇帝的風雅情趣不言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