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臣弒君成功謀權篡位第一人全是因被溺愛
公元前719年,春秋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州吁弒殺了衛桓公而自立,史稱衛前廢公。說這件事不大吧,是因為在春秋戰國那個混亂的時期,君王被下面的臣子殺死或者驅逐出國屢見不鮮。但是這件事又不是小事,因為它比較特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州吁因殺衛桓公自立而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以臣弒君而成功謀權篡位的人。
州吁是春秋時期衛國的第十四位君主,父親是衛莊公,而被他殺死的衛桓公就是他的異母哥哥。州吁的母親是衛莊公的一個寵妃,等到州吁生下來以后,衛莊公因愛屋及烏也對州吁特別的寵愛,什么事都會順著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州吁從小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也因此養成了驕傲蠻橫的性格。等到州吁長大成人以后就特別喜歡舞棒弄槍,喜歡研究軍事。對于州吁的這個愛好,衛莊公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讓他帶兵打仗。
于是衛國的大夫石碏就開始上奏衛莊公說:庶子喜歡軍事,并且你現在讓他帶兵打仗,那么以后會引起國家禍亂的。并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衛莊公不要那么寵愛自己的庶子。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石碏諫寵州吁”。可是衛莊公完全聽不進去,依舊順著州吁,讓他做他喜歡做的事。
到了公元前735年,衛莊公去世,州吁的哥哥也就是衛桓公即位。州吁在他爹活著的時候驕橫奢侈慣啦,即使衛桓公在位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到了衛桓公二年,衛桓公因弟弟州吁驕橫奢侈,于是罷免了州吁的職務,州吁便出國逃亡。就這樣州吁在國外一直過著流浪的日子,到了公元前722年,這一年鄭國國君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進攻鄭莊公,因沒有取勝,于是也逃出了國外,州吁便請求與共叔段交朋友。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啊。都是亂臣賊子,都有共同的愛好,便容易走到一塊成為朋友。
州吁逃出國外以后一直謀劃著將來有一天能殺死衛桓公而自己當衛國的君王,現在有了共叔段這個朋友為他出謀劃策,他就更加有信心去做折件事啦。于是在公元前719年二月戊申日,州吁就聯合了一批逃亡在外的衛國人,利用他們對衛桓公的仇恨,襲擊殺害了衛桓公,州吁就自立成為了衛國的君王。州吁繼位后,沒有忘記他的共患難的哥們共叔段,于是就謀劃著替共叔段攻打鄭國,并且還聯合了宋國、陳國、蔡國一起來攻打鄭國。他們包圍了鄭國都城的東門,五天后才撤軍而回。
州吁剛即位不但不勤理朝政,愛護子民。反而喜歡打仗,所以慢慢的就失去了人心,衛國人也慢慢的不在擁護他。于是石碏就和他的兒子石厚聯合用計將州吁殺死。州吁一生所做的事以及最終的結局看似是州吁性格不仁不義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衛莊公對他的溺愛,如果當初衛莊公聽從石碏的勸告,好好管教州吁,將他向正路上引導,也就不會出現后來以臣弒君和自己被殺的結局。自古以來,溺愛都是對孩子的慢性自殺。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是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