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去世后妃結局 父死子繼嬪妃可改嫁太子
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幾乎都有一個龐大的后宮——從皇后到妃嬪到宮女,規模最大可以超過五位數,規模最小也得成百上千。
人有生老病死?;实垭m然美其名曰“萬歲”,但實際上不過百年,就免不了離開人世?;实鬯懒酥?,他那龐大的后宮依然存在,后宮美女們都去哪里了?無非有以下幾種結局。
這種結局是最好的。以清朝為例。清朝專門在紫禁城的西北角為皇帝留下的妃嬪修建宮殿,包括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慈寧花園等。繼任皇帝給皇帝留下的妃嬪加封號,將她們奉養在宮中,得以衣食無安地度過晚年。在三國時期,劉備死亡后,留有吳皇后,有子二人。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后,住長樂宮,病死后與劉備合葬。在唐朝,高級別的妃嬪在皇帝死后,都居住于崇圣宮養老。
“一入宮門深似?!薄C铨g女子進入宮中,往往就在宮中消磨青春年華,一輩子難以見天日?;实鬯篮螅軌虺鰧m,回歸平常生活,倒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結局。
在漢朝,后宮妃嬪如果生育皇子,在皇帝死后,她便可以到兒子的封國安享晚年。漢高祖劉邦的嬪妃薄姬,在劉邦死后,跟隨兒子代王劉恒到其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由于妃嬪一般出自高門大族,皇帝死后,妃嬪多數能夠出宮,回到自己家庭生活。在三國時期,國君死后,妃嬪甚至可在遣散后改嫁他人。
留在宮中繼續奉養和出宮還家的屬于高級別妃嬪,級別較低的妃嬪則無此待遇。她們必須為皇帝守陵,繼續孤苦一世。如漢成帝劉驁死后,他的妃子,西漢女作家班婕妤就到陵園守陵,每天陪著石人石馬,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死后,葬于漢成帝陵中。在北宋,宋神宗死后,美人陳氏等守陵。陳氏收養過一位義女。后來,這位義女被宋徽宗收入宮中。
縱觀各朝各代,這種現象為元朝所獨有。因為在古代,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就是,若是丈夫不幸早亡,妻子如果想要改嫁,只能嫁給丈夫家族的男性成員。所以,當成吉思汗鐵木真死亡后,繼任者窩闊臺按照蒙古人的習俗,收留了鐵木真遺留下來的妃子。
這種繼承婚姻的現象,違背女子的自身愿望,也與現代文明理念背道而馳,不過,與下面這種做法相比,簡直充滿了“溫情脈脈”的人性。
毫無疑問,所謂“殉葬”,自然是活著的妃嬪為死去的皇帝殉葬。這種丑惡、血淋淋的現象,從秦始皇開始,持續千年之久,到清朝還未徹底滅絕。